2018年6月16日,今天是青岛九中2018级自招班研学旅行的第四天,同学们前往绍兴市的几个地标进行了深入的研学。
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鲁迅故里风景区。鲁迅故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路,绍兴文化的地标,是展示绍兴浓郁人文风情的重要窗口。由鲁迅纪念馆演化而来,如今已初具规模,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是立体解读中国近代文豪鲁迅先生的场所,是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同学们在研学辅导员的带领下针对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等元素进行了深入研学。
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进行了课题研究。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
鲁迅先生笔下的很多元素在鲁迅故里也多有体现。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今天的第二站:沈园。沈园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春波弄,宋代著名园林,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在沈园,研学辅导员为同学们讲述了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唐琬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母亲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鸿儒少卿唐翊。唐琬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
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唐琬成婚。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
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写罢,搁笔而去。
沈园一会后,唐琬悲恸不已。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便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即怏怏而卒。
下午3点,同学们抵达了今天的最后一站: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园林住所“兰亭”。兰亭曾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其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
兰亭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
“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
旁边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向游客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亭背面还另悬由清同治年间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之一的一代文宗孙绰所作的《兰亭后序》全文。
明天是本次研学旅行的最后一天,明天下午同学们将回青岛,结束为期5天的研学旅行,网易青岛预祝青岛九中2018级自主招生班的同学们顺利完成此次研学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