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春节习俗知多少:"破五"迎财神 初七是"人日"

0
分享至

[编者按]

关于春节,你知道多少?

站在以秒速变化的2019年初,我们问出一个“老套”的问题。很多人知道,春节有名目繁多的礼仪和习俗,有吃不完的饭局和推不掉的聚会,有因此产生的怀旧感和社交尴尬……

然而你知道吗?春节不单是个节日,它还蕴含着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以及你所带来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2019年2月4日起,中新网推出系列策划《春节知否》,力图通过你我之于春节的点滴变化,勾勒中国社会图景的巨幅变迁。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6日电?如果有人问:过年,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吃年夜饭、放鞭炮、守岁、拜年……春节习俗之丰富,不胜枚举。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刘新 摄)

春节是个团圆节,对中国人来说,承载着太多的东西。绵延至今,年俗早就成了一种无须解释的文化,融入人们的血脉。即便背井离乡多年,亦是魂牵梦萦。

除夕守岁年夜饭

严格来说,“过年”其实是个时间段。从小年开始,一首“过年谣”就把到除夕要做的事情安排好了:扫房、沐浴、准备食物……忙忙碌碌迎接新年。

迎接新年的第一个重头戏,大概要数除夕,又叫“年三十儿”“年三十夜”。《说文解字》里讲,“夕,太阳下山”,字意可以引申为夜晚,除则是易和交替的意思,连起来就有了“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寓意。

资料图。(新社发 于海洋 摄)

这一天,人们要张贴年画、春联和福字,有的还要贴上窗花。图案一般都很喜庆,有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有花开富贵的牡丹,还不乏当年的生肖,比如己亥年贴上可爱的小猪造型剪纸,便是十分应景了。

年夜饭是除夕夜最热闹愉快的时刻。各种美味佳肴在年前早已备好,北方还必须得吃一顿排场隆重的饺子,配上腊八醋和腊八蒜,色味双绝;南方要吃年糕或米饭……水饺外形像“元宝”,年糕谐音“年高”,都是团圆如意的好兆头。

吃罢年夜饭,照例需要守岁。大人围桌闲坐,孩子们提着灯笼跑出屋外,把铺在院里或路边的芝麻秸踩得声声作响,这叫“踩岁”,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期待一年更比一年好。

资料图。(孟德龙 摄)

老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守岁到零点,爆竹声中一岁除,旧的一年就算热热闹闹地被送走了,又一年的岁月凝固为生命中的记忆。

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讲究

吃过年夜饭,也接回了灶王爷,踩着一地鞭炮纸屑残渣,正月初一照例是要去给各家各户的亲戚们“拜年”。人们穿起新衣,预备好茶点糖果,款待客人。

丰子恺在《过年》写道,“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严格来讲,在旧日民俗中,从初一到初七,每天做什么都有讲究,有起伏、结尾、过渡,颇有节奏感。

民俗学专家王娟关注过这一情况。她说,大年初一的时候,人们会画鸡、吃“五辛盘”、吞鸡子等等,不一而足。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画鸡”是旧时礼俗。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积累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这七天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画鸡贴于门上,以示谨始。

五辛盘更有意思: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要用葱韭等五种味道辛辣的菜蔬置于盘中供食,取迎新之意,也顺应了春天即将到来,万物生发的自然规律。

初二到初六,几乎都是新年休息、玩乐的时光。且不说庙会上的食品和玩具,单是各式各样的表演就能让孩子们看花了眼。

“人日”则比较重要,需要祭祀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有的地方,会拿纸剪一个小人,贴在卧室帐子上。再讲究一些,就煮“七菜羹”(又名“七彩羹”)吃,据说在随后的日子能够诸事顺遂。

为啥单独有个“破五”?

不过,有趣的是,在初一到初七的时间段里,民俗里单单出现了一个“破五”,也就是正月初五。

资料图。(中新社发?崔楠 摄)

古代社会,物质生活不够丰富,忙碌一年到头,也未必人人都能过一个圆满如意的春节。然而新年又总要有点盼头,所以,老百姓规定了许多年俗禁忌,希望一年有个好的开始。

比如,要说好话、不能骂孩子,尤其初一当天更是如此,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一年的坏运气;也不能在初一早晨催人起床,认为这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当然更不能打碎东西。万一有个不小心,要赶紧说上一句“岁岁(碎碎)平安”,把霉运带走。初一到初五,还不能把垃圾扫出门外,否则会把福气带走。

整个年节都这么过日子,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民俗里很快出现了“破五”,规定此日一到,农历新年前些天的禁忌皆可打破。

“破五”也要过得很有仪式感:“送穷”、迎接财神。人们清晨早早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要边放边往门外走,表示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赶出去。

资料图。(郑莹莹 摄)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

所以,“破五”一到,也就意味着过年活动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了。

过年,回家团聚才是不变的习俗

无论年俗如何变化,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团圆节。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强调,除夕这天,“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很能代表老百姓的想法。

观念再超前的90后,大多也会熬夜“抢”一张回家的车票。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比如在大城市工作的29岁的刘菲,老家在河北承德的一个小山村,交通算不得很方便。

但她老早买了车票,打包好回家的行李,里头有应季的吃食,也有带给父母亲朋的礼物。刘菲知道大城市的好与热闹,但依然觉得,一年到头,要看到家门和窗棂子上的红窗花,心里才会踏实。

父母的笑脸,地面、屋檐、树枝上的白雪,映衬着门口的红对联和大福字,一串串糖葫芦和彩绘小风车,鞭炮一响,那是春节独有的景致。

如今,很多旧日年俗早已不再流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些新年俗也在出现。但回家“团圆”的观念依然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就连梁实秋也在文章里说,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菲为化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陆毅一家四口出游,14岁贝儿身高169超过妈妈,长大想出道当歌手

陆毅一家四口出游,14岁贝儿身高169超过妈妈,长大想出道当歌手

叶公子
2023-10-02 18:39:10
曝汪小菲给大S巨额达成和解,拒绝和玥儿过中秋,称以后不相欠

曝汪小菲给大S巨额达成和解,拒绝和玥儿过中秋,称以后不相欠

综艺贴士站
2023-10-03 02:22:15
成了!杜兰特:我明年会参加奥运会

成了!杜兰特:我明年会参加奥运会

直播吧
2023-10-03 03:05:03
勇气可嘉:朱玲玲再次从豪门净身出户,网友赞叹:太厉害了

勇气可嘉:朱玲玲再次从豪门净身出户,网友赞叹:太厉害了

综艺不八卦
2023-10-02 19:05:40
郭台铭多次要求要为华为代工被严词拒绝

郭台铭多次要求要为华为代工被严词拒绝

匹夫来搞笑
2023-10-02 18:38:04
西媒再度唱衰:中国的困难超过30年前的日本,且比日本更难处理

西媒再度唱衰:中国的困难超过30年前的日本,且比日本更难处理

天使的蔑视
2023-10-02 17:11:30
我国反对无效,格罗西在多数国家支持下连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我国反对无效,格罗西在多数国家支持下连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历史故事上集
2023-10-02 20:59:21
刘晓庆素颜为老公下厨,不戴假发终于不扮嫩,比普通奶奶还要老!

刘晓庆素颜为老公下厨,不戴假发终于不扮嫩,比普通奶奶还要老!

圈儿内人
2023-10-02 18:20:55
一觉醒来,韩政坛大地震,李在明正式官宣,尹锡悦高兴不起来了

一觉醒来,韩政坛大地震,李在明正式官宣,尹锡悦高兴不起来了

总编辑老卢
2023-10-02 09:10:03
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国选手徐卓一铜牌 科威特和日本选手同获金牌

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国选手徐卓一铜牌 科威特和日本选手同获金牌

直播吧
2023-10-02 20:35:03
人口断层的恶果

人口断层的恶果

侃侃人物讲
2023-09-19 11:41:52
国乒内斗曝光,马琳刘国梁团队乱象惊人!

国乒内斗曝光,马琳刘国梁团队乱象惊人!

老吴世界观
2023-10-02 20:02:13
丘索维金娜成为朝鲜获得杭州亚运会第二金的主角

丘索维金娜成为朝鲜获得杭州亚运会第二金的主角

贵圈子里的故事
2023-10-02 09:10:15
中美关系出现向好迹象

中美关系出现向好迹象

财经十一人官方
2023-10-02 16:24:44
亚冠H组第2轮:火力共振,浙江队威震墨尔本城

亚冠H组第2轮:火力共振,浙江队威震墨尔本城

闪递
2023-10-03 01:56:23
闯入亚运会的她,为什么被很多人看不惯

闯入亚运会的她,为什么被很多人看不惯

燕梳楼2021
2023-10-02 20:35:24
决赛9分钟丢2球!迈阿密重振雄风,梅西伤愈复出,哈登狂欢庆祝

决赛9分钟丢2球!迈阿密重振雄风,梅西伤愈复出,哈登狂欢庆祝

情感小王
2023-10-02 11:31:50
邓公去世后,隐退16年的华国锋突然提出一要求,中央不惜代价完成

邓公去世后,隐退16年的华国锋突然提出一要求,中央不惜代价完成

历史龙元阁
2023-10-03 01:22:05
KK园区大老板余智江从狱中发出一条声明视频:KK园区跟他无关

KK园区大老板余智江从狱中发出一条声明视频:KK园区跟他无关

小果趣味体育
2023-10-02 19:38:32
男子送妻子回娘家自己却不进村:当年大舅子那几巴掌,至今忘不掉

男子送妻子回娘家自己却不进村:当年大舅子那几巴掌,至今忘不掉

情感温度
2023-10-02 19:13:10
2023-10-03 07:48:49

头条要闻

乌克兰央行宣布10月3日起取消格里夫纳固定汇率政策

头条要闻

乌克兰央行宣布10月3日起取消格里夫纳固定汇率政策

财经要闻

中美关系出现向好迹象

体育要闻

初一输越南vs国庆输韩国 哪个更糟心?

娱乐要闻

杨颖风波再升级!被央视视频除名

科技要闻

两位mRNA技术开创者获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汽车要闻

售24.12万起 奥迪RS套件燃速型特别版车型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数码
亲子
游戏
房产

家居要闻

闹中取静,于独栋别墅中重构空间秩序

数码要闻

《小舞五年之约》-Cosplay

亲子要闻

好山好水好家园,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最美好的

《DOTA2》中国队夺金 2:1战胜蒙古队

房产要闻

国庆新房动态②|通房开副中心地块公示规划方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