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所谓“工匠”,指的就是那些专注于某一领域并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人。
笔者认为,组工人是党务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也是推动者。但是说起党务工作,尤其是基层党务工作,少数组工人自己都存在着偏差,更不用说一些地方和部门了。对于党务工作,依然有人认为都是务虚的难有实绩;认为“说起来是重要,做起来却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更有甚者视组工为“照顾”岗位。要纠正这些想法,就要从组工人自身做起,弘扬“工匠”精神,热爱党务工作,钻研党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创新工作方法,将这些有偏差的想法截流在源头。
“匠心”组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的一生始终要“执事敬”。党务工作“多、忙、繁、杂、细”,一些基层组工人刚上岗,或者在岗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浮躁、埋怨、当“逃兵”等现象。因此,只有组工人对党务工作怀有敬畏之心,从事即热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发扬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俯首甘为孺子牛;才能使党务工作避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匠心”组工,刻苦专研、千锤百炼。党务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掌握组织业务,还要及时掌握新政策、新理论、新思想。正所谓“艺痴者技必良”,组工人只有像金刚石一样,在实践的熔炉中不断打磨、锻造自己,才能成为党务工作的“业务通”、“政策通”;才能在工作中厚积薄发,在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反之,如果业务流程生疏,理论政策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党务工作就难免浮于表面。
“匠心”组工,敢闯敢试、勇为人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的问世,哪一项不是创新助推完成的?新时代,新征程,在新形势下,组工人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只有组工人像匠人那样,在传承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迎难而上不退缩,才能不断开拓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助推党务工作进入新境界。
当前,“匠心”组工已然成为新时代的组工精神,组工人将不断锤炼“安专迷”的组工精神、提倡“短新活”的组工文风、培育“严实硬”的组工文化,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作者: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