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宝】通宝,是中国自唐初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早期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五铢,直至唐代改变了秦、汉以来钱币以重量命名的习惯。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钱面上下右左有“开元通宝”四字。有人按顺时针方向回环来读作“开通元宝”,成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 “元宝”命名的由来,并常在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其内涵深刻,“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铜钱名曰通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货币即财宝观念意味着货币的威力增大了,这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作为一枚开辟新纪元的流通宝货,开元通宝的收藏价值可见一斑。
覃女士的开元通宝,直径2.4厘米、重3.64克,方孔圆形,品相精致,做工精美,是一枚非常珍贵的精品古币,收藏价值相当不错。开元通宝内郭较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通字“甬”头极有特色,融合了篆书的特点。《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即直读,读作开元通宝)。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即旋读,读作开通元宝),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细观此币,其形制严谨,风格朴实,穿孔干净,字体清晰,无论从尺寸、风格还是工艺等方面来看,都是一枚无可挑剔的钱币精品,素雅中尽显大方,古朴中渗透神韵,是集币爱好者难以寻觅的珍品,值得收藏。
从精神内涵上来讲,开元通宝能体现出唐朝包罗万象,恢弘大气,奋发进取的精神,也符合唐朝的时代背景。此外,开元通宝的铸造流通开创了一个货币新纪元,使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将开元通宝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明成祖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合称为中华五帝钱,具有辟邪、旺财之功效,并多次被文人墨客咏叹,韵味不凡。
近年来,随着古玩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古钱币表现得非常活跃,交易的次数也愈加频繁,不少具有价值的精品古钱币,不断现身艺术品交易市场,并实现了各自走俏的价格轨迹。作为收藏中的古钱珍品,开元通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投资者,成交价格稳步提升,已成为收藏家争夺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有着更大的增值空间。
如您想收藏覃女士的开元通宝,欢迎致电《名家说宝》咨询藏品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