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已连续三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些代表委员说,人民群众痛恨“新官不理旧账”,这已成为改革发展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下定决心、下大气力加以解决。(《纪检监察报》 2019年3月13日)
不可否认,新官上任要有新气象、新开端、新进步,大刀阔斧开展工作是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表现,但凡事有一个度,需要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切不可抱着“旧账与我无关”的心态把问题踢给前任,让旧账成为无人疼爱的“弃婴”。
新官不理旧账原因有二:一是主观原因。“新官”不认同“旧官”搞经济的思路或做法,从主观上否认,自然就不愿意走老路,违约毁约就不可避免。二是客观因素。不少旧账是糊涂账甚至是烂账,成因错综复杂,关系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于是干脆不理。
让旧账得到新官的疼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永不懈怠、继往开来的精神,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接好前任的“接力棒”,对遗留下来的问题想方设法加以解决,既把任内该履的职履好、该担的责担好、该做的事做好,不给继任者留“尾巴”。
解决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还要靠客观约束。李克强总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指出,新官不理旧账坚决制止且将处罚,不能将合同当成废纸。政府诚信就是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权威的基础,也是政府治理能力的最根本表现。一个社会要持续稳定发展,政府公信力是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政府失去诚信,那么政府的权威性就会打折扣。提高政府公信力,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因此,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对治理“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