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米白色阻燃工服,头戴安全帽、防毒口罩、防护眼镜,手着安全手套,脚蹬安全鞋,全副武装,静静地站在一根待加工的钢构件前,左手拿着面罩,右手紧握焊枪,周志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慢慢将焊枪挪到构件的连接处,在焊丝距焊缝还有1毫米左右的位置,按下控制开关,焊花飞溅,在空中划出美丽的蓝色弧光,右手缓缓平移,焊枪开始缓慢而均匀得吐丝,给人的第一感觉就一个字“稳”,一条1米长的焊缝,一气呵成,平直而光滑,完美成型。周志辉停下手中的活,摘下口罩,回头给了我们一个羞涩的笑脸。
瘦高的身材,朴实的面庞,再加上还未摘掉的防护眼镜,站在我们面前的湖南汉子,一身书生气,文绉绉的,跟刚才焊接时沉稳老练、自带光芒的“焊接达人”判若两人。“这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一项技能,发挥到极致,你就有了不一样的风采。”站在旁边的记者小赵感叹道。
“偷学”技艺,初次结缘
周志辉回忆说,1999年,自己才17岁,就到了一家铜器厂当学徒。有学徒之名,却无学徒之实,每天就是做些扫地清洁、搬运废料、扯接电线之类的粗活,根本没有师傅愿意带徒,有学习的机会也轮不上自己。但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对焊接充满了好奇,一直跃跃欲试。于是在干活的间隙就看焊接师傅如何焊接,看师傅怎么指导带徒,然后在别人下班后,自己“偷偷”拿着焊枪找废料学习焊接,这成了他下班后的主要“娱乐”方式,因为他觉得焊接使他感到很快乐,就像孩童拼积木,他将随手捡来的几块废铁块焊接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当几十毫米厚的钢板被1000多度的高温融成钢水时,它就有了生命,奔流、升腾,你需要通过控制焊枪的角度和焊丝的长度来控制它的流动,然后看它又瞬间凝固,铸就永恒。”初中文化程度的他,竟然富有诗意得给我们讲出这么一段话。
后来慢慢得他开始被安排做一些简单的焊接工作,有了自己的师傅,他更加珍惜上手的机会。但真正上手工作之后,他才意识到,焊接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要做到焊缝平直、圆润、均匀,却是对智慧和技艺的极大考验,焊接不只是体力活。每天在40多度高温环境下作业9个多小时,举着焊枪站几个小时持续焊接是常有的事,有时候遇到一些复杂构件,还需要在狭窄空间内或蹲或卧进行焊接,一番忙碌下来,手臂僵硬得打不了弯,尽管戴着全套防护用品,时间长了,盯着焊花的眼睛都是红肿的,现在胳膊上还能看到被飞溅的火花烫伤的疤痕。
焊花淬火中成长,十八载砥砺芳华
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的年华,花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不得不说是一种幸福,周志辉把焊接作为了自己的事业。而这份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在2011年,他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建钢构,进入了中建钢构华南大区阳光厂。十余年的焊接生涯已经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再也不是那个有机会摸焊枪都能使他高兴一天的学徒工了。中建钢构作为一家事业蒸蒸日上的央企,给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他终于有机会参与到大型建筑项目的制造过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刚进入中建钢构阳光制造厂,作为一名焊接“老司机”,公司给他提供了多岗位选择的机会,但是当他知道自己所在的几人班组内一位不起眼的班友就曾获得过焊接技术冠军时,他果断选择继续焊接。他说“自己在来阳光厂之前,以为自己的技术已经到了瓶颈期,很难再突破,来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和高手的差距。”于是,一切回归起点。出于对焊接的执着,他向车间内焊接达人不断虚心学习新的工艺和技巧,加上自己十余年经验的累计,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加入中建钢构至今,他先后完成了一大批高、大、新、尖、特、重类地标性建筑构件加工工作。他参与的工程形成了以中国平安金融中心、京基100、广州东塔等广东省地标性高楼为代表的超高层系列;以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大运会场馆为代表的公共设施系列;以迪拜双子塔楼、巴基斯坦BBIA航站楼为代表的海外工程系列。
伴随他成长的是一个个攻克技术难题的日日夜夜。在奋战澳门美高梅项目的时候,需要完成150mm的厚板焊接,板厚操作难度大,需要通过多层多道焊接来完成。这就要求不仅要保证外观的质量好,还要确保每层焊缝的质量均达标。质量能否达标是用肉眼无法看出的,只能靠后期机器探伤。由于返工非常费时费力,所以只能对每一条焊缝层次间都格外小心。据统计,每个构件焊接完成要累计焊接150余道焊缝。当时正值盛夏,车间中的温度达到40余度,封闭的工作环境下没有空调,基本只要上手工作便要持续3到4小时,每次进车间衣服都是湿了干,干了湿。最后交付构件时,总体的探伤合格率达到99%,符合交付要求。
周志辉在注重产品质量与进度的同时,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与设备工艺改造,参加了以白新涛为首的创新工作室,并作为主要带头人创造性地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他参与的小车式自动埋弧焊胎架(轨道)的伸缩改造技术,有效解决了不同规格构件焊接胎架的移动难题,并获阳光厂2013年优秀“金点子”称号。他在阳光厂工作的六年期间,累计参与提出金点子10余项,参与征集合理化建议共计50余条。2016年获得中建钢构“精益杯”焊接大赛“焊接达人”称号,同年获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精湛的焊接技艺得到了公司和社会的认可。
桃李满天下 拳拳工匠心
每每忆及自己初学焊接时的心酸,周志辉都感慨万千,他说“现在比过去好多了,师傅都愿意带好徒弟,以前刚开始学的时候,上手的时间少得可怜,机会非常难得。”
别人都说师傅教徒弟要留一手,以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周志辉却总是倾囊相授。在他学有所成的今天,他总是积极主动得帮助车间其他工友答疑解惑,甚至手把手教学,毫无保留。阳光厂有一个焊培中心,专门为刚进厂的学徒进行焊接专项培训,周志辉成了焊培中心的培训专业户,经常能看到他给新人悉心指导的背影,时间长了,他被车间工友亲切得称为“员工师傅”。他带出的众多学徒里有许多成为了技术骨干,更有甚者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焊接班长。车间焊工小刘评价说“作为车间里的焊接能手,他不仅是年轻学徒们的师傅,更是亲切的大哥。”在日常工作中热心关爱员工,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员工思想的疏导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在工会接待日与总经理座谈时,他总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车间管理建议,为解决车间困难及优化车间管理起到了纽带作用。
现在阳光二期智能生产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对于二期投产,周志辉充满期待,他说自己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智能化,但是公司新的生产线,我也要试一试,希望自己能为中建钢构智能制造贡献价值!(文/张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