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如何弘扬和传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呢?《中国诗词大会》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央视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坚持着“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重新感悟生活之美。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如果没有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女生武亦姝,很多人可能永远不知道诗经里这句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美的诗句。2019年2月1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上,第四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27岁北大女孩陈更终于捧回了冠军奖杯。她说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可以给人一种向上的精神,诗词里面,是有大世界和大智慧的。节目中象这样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学生很多,她们实力圈粉,被网友称赞为诗词男神女神。一时之间,《中国诗词大会》红遍大江南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高冷的古诗词在浮躁的现代社会收获了难得的温存,成为很多文化学者眼中意外的惊喜。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中,古诗词除了学生课堂学习,似乎离社会生活愈发遥远。
《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在带领人们走进诗词意境深处、与一个个诗人对话的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心底最温暖的记忆,激活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如何强势回归的思考。
它的成功,在于传播方式、传播形态新。这档文化节目一改往日传统文化“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将娱乐节目模式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观众的距离感消失了,又契合大众内心需求,它以诗词为形式通过传统传媒为媒介经过生产包装,把中国文化巧妙编合,选手是个性十足的少男少女,话题感丰富、幽默。观众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完全改变了过去观众对文化类节目的刻板印象,以活泼的形式、激烈的赛制,成就了不断升级的视觉效果和舞台风格,既把观众牢牢系在电视屏幕前面,又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震撼。正因为有这些创新成为潮流节目也就顺理成章。有网友发帖感叹:“曾经觉得读诗写信只是古板与老套,如今才发现它们是美的意境,是情怀,是文化、历史与内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文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