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知名咨询公司BrandFinance近日发布的“2018年全球品牌500强”报告显示,中国上榜品牌连年攀升,10年来价值上涨近9倍,在全球品牌500强价值占比从3%提高至15%。2018年,共有22个中国品牌进入了全球100强品牌,它们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中国银行、国家电网、腾讯、华为、中国农业银行、平安、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中国电信、中国石化、微信、茅台、百度、京东、招商银行、恒大集团、浦发银行和五粮液。中国品牌在全球品牌排名节节上升,显示了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货崛起”不仅成为热门话题,更成为实实在在的趋势:从智能手机到白色家电,从洗护产品到穿戴品牌,从高铁“名片”到移动支付,自主品牌和中国制造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
中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制造世界闻名,但是最初中国自己设计的产品和企业却寥寥无几,中国出口增长方式停留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就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出口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国内增值率不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引进的核心技术少。从“制造”到“创造”,一词之差,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引燃了国内市场竞争,鞭策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中锤炼本领、开拓蓝海,完成了从“一叶扁舟”到“巨型战舰”的蜕变。无惧竞争、主动同高手过招,到国际市场里配置资源,打造更多质量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拳头品牌,自主品牌就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到国际舞台上一展拳脚,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品牌不仅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支撑,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还很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近几年,从力推创新驱动发展到攻坚核心技术,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到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打击假冒伪劣……各方团结努力,正在加快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品牌,中国向制造强国、品牌强国迈出坚实步伐。
如今的中国企业正在自主创新、质量提升、转型发展、责任建设等方面奋起直追,努力冲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一定能为国家产业版图注入新活力,让中国品牌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文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