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开始,然而刚刚过去的假期,却让沉迷手机和电脑的不少学生尝到了苦头。据报道,春节后儿童成为医院眼科的就诊“主力”,某三甲医院眼科就诊人群中,超65%为儿童,原因长期多使用电子产品用眼过度。在这一背景下,是否在校园禁用手机,再次引发讨论。
去年8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山东等地也出台相关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种种举措,都是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所做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智能手机在学生中迅速普及。现代通讯工具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好处在于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通过智能手机能够快速地获得世界各地的信息,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能拓展人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弊端在于中小学生还处于心智不成熟阶段,一些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部花在了游戏上,大好的青春年华不好好读书,不学习知识,不求上进,学习一塌糊涂,生活没有规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到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要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智能手机。一方面,学校和老师通过制定使用规范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提升自己自制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正确的一面,让学生知晓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要从小有理想有目标,要有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家长应身体力行,既要做适度、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不缺位,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希望我们的青少年能在拥抱未来智能化数字世界的同时,也能拥有明亮的双眼和美好的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文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