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说,“中法是特殊的朋友”。中国人念旧,每提及法国,常常强调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短短45字的联合公报冲破冷战坚冰,震撼整个世界,被当时的国际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当年,戴高乐将军凭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率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全面外交关系,他说:“法国同中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中国前途广阔,“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随后的国际格局变化,完全印证了戴高乐的预言。他的这种勇气和智慧一直为中国人民所欣赏。中法建交,是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巨大胜利,也让美国封锁、扼杀新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了产。这不仅掀开了东西方两个大国间平等交往、友好合作的崭新历史篇章,也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提供了一个范例。
2019年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5周年。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法建交55年来,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共赢,不断扩大双方交往合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习近平的这段贺电概括和总结了中法这种特殊关系之所以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原因:双方遵循了平等、合作和共赢的黄金法则。未来中法关系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这就需要双方互尊互信。中法都是伟大的民族,双方都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减少波折,增进互信;双方需要包容互鉴。中法两国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两个民族相互影响,相互欣赏。两国有识之士都将对方国度视为学习借鉴的重要对象,希冀通过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本民族的持续进步。加强民间交流,深化民众相互认知,中法友好才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双方需要互利双赢。从建交之初的1亿美元,到2013年的500亿美元,中法双边贸易额50年里增至原来的500倍,凸显两国经济互补性之强。充分释放合作潜力,深化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合作领域利益融合,打造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新亮点,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历史是过往的现实,未来是当前的演进。“外交核爆炸”这一历史性事件,成就了中法关系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方向。50年中法关系史有力证明,只有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两国关系才能顺利发展,“外交核爆炸”留下的这一精神财富,更为如何处理国与国关系带来深刻启迪。(文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