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宝】中国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瑰丽灿烂,往日那些为虔诚的佛教信奉者制造的各类佛像,有着久远的历史、生动的形象和精美的做工,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今,诸多佛教艺术品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价格也在逐年攀升,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市场的推崇。
佛龛,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根据《说文》记载,“龛”在古时并没有后来的含义,汉扬雄著《方言》四称“龛,受也。”即容纳、盛受之意。佛教传入中国后,龛又指掘凿岩崖为室,安置佛像,即供龛。在中国云岗、龙门、敦煌等石窟中均能见到。此后,又出现了将石、木或其他材料做成橱子形小阁供奉佛像。现存佛龛中,最常见的分别出自于南北朝、元朝和清朝三个时期。这些时期,当权阶级无疑都对佛教推崇备至,从皇室到大臣,从官宦到百姓,佛教大行其道,故而佛龛非常盛行。
赵女士的佛龛,底长7.4厘米、底宽7.2厘米、高17厘米,圆柱造型,底部有“乾隆年制”款,为礼佛敬佛之器。整体圆柱造型,三开合式,器表刻有“普度众生”、“佛光普照”八字及花卉纹,龛内上设亭阁,下承须弥座式台基,中间雕刻出大小佛像,可见级别非常高,是源自清中晚期的珍品。大大小小的佛像依据佛、菩萨、护法等分阶而塑造,宝相庄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趣和宗教归向。藏品的每个细节均设计十分严谨,形制庄重,制作精美,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烙印,具有很高的保藏价值和市场价值,值得收藏。
此佛龛所用木材,质地上乘,颜色古朴,加上其佛像的雕刻无不显露出但是高超工艺之美。龛内佛像刻栩栩如生,望之俨然,面相方圆柔和,神情表达准确,衣纹流畅写实,体态丰腴适度,雕刻精细独到,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实乃佛龛中的上乘之作。整件藏品造工讲究,比例恰当,纹饰精美,塑像精致,端庄肃穆,矜重大气,处处体现着强烈的佛教色彩,其制作复杂老道,充分展现了当时艺术的高贵品质和雕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是一件很不错的佛教艺术收藏品。
近年来,佛教艺术品的热度越发火热,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是当前市场热门之一。随着知识的普及和时代的发展,很多藏家的审美已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地域、形式或是材料,使得佛教艺术品板块进一步细化。佛龛作为佛教艺术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了收藏家和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清代的藏传佛龛,工艺精湛,宗教气息强,饱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属性,市场价值不断攀升,值得重点收藏。
如您想收藏赵女士的佛龛,欢迎致电《名家说宝》咨询藏品更多详情!
文章及免责声明:本文由名家说宝节目组受持宝人委托而发布,凡本文章注明“来源:XXX(非名家说宝)”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名家说宝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名家说宝节目组联系的,请致电:4001014797,联系邮箱:service@mingjar.com,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