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来到丽江,我已经活了85岁,如果只活84岁就没有到过丽江,因此,我是幸运的。”
4月23日,由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主办、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丽江古城名家讲坛”第九讲在雪山书院开讲,中国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先生以《道通为一》为题,与丽江听众进行了分享。风趣幽默的开场白,瞬间点燃现场气氛,也拉近了王蒙先生与现场观众的距离。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李霞以抽取观众一起朗读作品《青春万岁》诗句的方式来欢迎王蒙先生。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王蒙先生缓缓走上讲台。
“我去过国外很多地方,特别是希腊的小岛太漂亮了!来了丽江发现丽江比希腊的每一个岛都漂亮,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艳。”一开场,85岁高龄的王蒙先生对丽江的美赞不绝口。
“道通为一”这句话来自《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意思是说,细小的草棍和一个大柱子,一个丑陋的人与美女,宽大的、畸变的、诡诈的、怪异的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从道的意义上讲,都是相通而浑一的。
王蒙先生说,中华文化的道通为一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两个方面。
天人合一
老子曾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代表“道”、“真理”、“法则”,道就是万物的本源,天人合一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孔子讲“人道本乎天道,天心即是人心”,在这一点上,老子和孔子观点是一致的。谈及天心,王蒙先生称中国的主流文化强调性善,与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性善论、老子主张“复归于婴儿”在本质上也是相通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关键在于一个“通”。
王蒙先生说,4月22日他去了玉水寨,看到了很多“很可爱”的东巴文字,纳西东巴文化包含了对性善的信仰,这与其他各族人民对世界对人性的认识也是相同,即“道通为一”。随后,王蒙先生还引用冯友兰“未有飞机之前,已有飞机之理”的格言与盘古开天辟地及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为例,阐释“天道”先于“天地”出现,以此来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知行合一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指人知道和去做实际上是一回事。比王阳明更强调知行合一的是孙中山“知难行易”,以及“大道至简”。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王蒙先生以黑格尔对孔子的“偏见”为例,黑格尔认为孔子说的事情都是常识以内的东西,甚至算是幼儿教育。实际上,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孔子并不想做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他只想给君主当老师,讲的道理必须言简意赅让君主接受,其实就是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
讲座中,王蒙先生从多个角度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关键在于一个‘通’字,孔子、孟子、庄子、老子的思想,都有共通之处。”王蒙先生认为,中华文化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什么事情都希望最后找到“一”,如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以及儒释道的“三教合一”等,并分别从经世致用、此岸性、积极性、精英性、草根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进行性阐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诸子百家的高雅文化,还有在老百姓之间形成的“亲兄弟明算账”通俗文化。“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算是比较高雅的文化也能被老百姓所接受,恰恰说明了“道通为一”。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向王蒙先生赠送东巴文书法作品“轻风鼓松涛欲唤醒酣睡的兽群”
在互动环节,一名观众称看不懂《周易》很苦恼,想请王蒙先生指导一二,却没想到王蒙先生的回答是:其实大部分我也看不懂。话虽如此,王蒙先生还是从辩证、谨慎、忧患的学习思路作了简要介绍。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王蒙先生旁征博引,对孔孟老庄哲学思想中的性善论和一与多的统一性等辩证思维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大的生命力。
丽江古城名家讲坛活动作为提升丽江古城文化品格与文化魅力的重要内容,从2018年8月起,在一年的时间内每月邀请一位社会科学领域内在全国范围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在雪山书院开讲。雪山书院自2011年恢复重建以来,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支持下,成为丽江重要的文化传播、交流及展示平台,以开展“丽江讲坛”活动和编辑发行自创杂志《雪韵》为主。丽江讲坛是立足丽江古城、汇集各路专家学者的免费的“开放式大学”,7年来共举办400余期公益文化讲座。王蒙先生作为丽江古城名家讲坛第九位主讲嘉宾,讲座内容反响强烈,丽江古城名家讲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云南经济网的文章版权均归本站和原作者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引用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云南低碳经济网”,否则将视为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坚信,信息存在的价值在于传递,但传递的同时请尊重信息提供者的劳动成果!同时,我们尊重与保护作者版权,如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QQ:21220 57909,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