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宝】紫砂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一把紫砂壶从壶身表面的诗、书、画,到壶底、壶把和壶盖的篆刻,以至整把壶的形、神、气、韵都无不体现着传统艺术的审美。它把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才显得这样珍贵,令古往今来的藏家梦寐以求。
宜兴紫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因为植根于江南阳羡,有历代文人的密切参与,使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文雅趣。竹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历来受到文人激赏。紫砂中自然也不缺对竹的诠释,无论是超写实的表现其斑驳肌理的效果,还是诠释其傲人的风骨,都尤其出彩。匠人风骨,经历风雨侵袭,终将磨砺出不同凡响的气节,这便是竹文化、紫砂、匠人最完美的诠释。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紫砂手艺人与竹产生交织,将紫砂壶推向了文人世界,推向了繁荣的艺术品市场。
陈先生的束竹紫砂壶,口径7.9厘米、底径9.6厘米、高8厘米,为顾景舟(款),造型别致,胎泥细腻,呈紫褐色,紫润可爱。根据此壶的工艺判断,应是壶艺泰斗顾景舟弟子的作品,包浆自然老道,极具年代感,是源自民国时期的珍品紫砂壶。此壶俗称“龙头一捆竹”,设计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味。器身造型以64根细竹围成,工整而光洁,意境自然,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壶底四周由四个腹部伸出的8根竹子做足,上下一体,显得十分协调;壶盖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为太极图式;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别有生趣。匠人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其制技精美,含意深邃,堪称紫砂艺术极品。
束竹壶的制作难度,一则在于对器形整体布局的把握,二则就是要制作细致入微,方表现出竹的韵味。这件八卦束竹壶,不仅立意好,造型美,而且工艺也极为精细。壶身虽系“打身筒”成型法,但对64根竹都一一雕成圆柱,根据相邻,可又根根相间,丝毫看不出修正的痕迹。在技法上,束竹壶看似繁琐,实则简洁,从中也体现了紫砂原料优越的可塑性,显示了壶艺家的精湛技艺和文学素养,是极为珍贵的收藏品,值得珍藏。
自古以来,文人雅客都有收藏紫砂壶的嗜好,尤其那些出自名家之手、做工精良的紫砂壶,往往呈现“泥土与黄金等价”的现象。时至今日,紫砂壶依然备受珍爱,行情看涨,天价频出。这主要原因在于制作紫砂壶的材料稀少,名师的作品往往难以寻觅,以致于爱壶之人不惜一掷千金,其未来升值空间更为广阔,身价不可言喻,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如您想收藏陈先生的束竹紫砂壶,欢迎致电《名家说宝》咨询藏品更多详情!
文章及免责声明:本文由名家说宝节目组受持宝人委托而发布,凡本文章注明“来源:XXX(非名家说宝)”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名家说宝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名家说宝节目组联系的,请致电:4001014797,联系邮箱:service@mingjar.com,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