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给孩子们建食堂是我们所有家长长期期盼的事情!”5月13日中午,在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张女士得知学校准备改造食堂的消息时,抑制不住心底的兴奋。
张女士的女儿就读二年级,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她从2017年5月起辞职做全职妈妈,每天早上步行15分钟把女儿送到学校,然后回家10点半开始准备做饭,12点把午饭送到女儿手中。
此前,张女士在一家机械公司担任技术员,年收入七八万元,自从辞职后,家里的收入全靠老公一个人,“等学校食堂建好,用餐方面我也省心多了,准备找工作上班赚钱。”
学校、家长都期盼建标准化食堂
可以说,李沧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公办中小学校的标准化食堂建设工作,并连续5年来将其列入政府实事。因为,标准化食堂不仅能保证在校学生吃上干净可口的热乎午饭,而且能够大大减轻家长和学校管理的压力。
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家委会副主任彭先生的孩子就读二年级,他同样很关注学校改造食堂的工作进展。因为平时工作太忙,彭先生无法照顾到孩子的午餐,准备让孩子在学校吃配餐。“听说学校最近准备改造食堂,这是我们家长非常期待的事情。食堂的管理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来把关,孩子中午在食堂就餐能让我们家长放心。”
对于改造标准化食堂,学校同样十分期待,因为解决了学生的午餐问题,同样能够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减轻很大压力。
“学生家长和我们学校对食堂的建设都是非常迫切的。”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校长高晓燕说,目前在校学生近千人,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校吃配餐、三分之一的学生回家吃午饭、最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附近吃“小饭桌”,学校食堂的改造工作已经列入李沧区教体局的工作计划。目前,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准备中,预计下半年将投入使用。
饭菜花样多,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学校标准化食堂不仅能家长放心,而且能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5月13日12:00,青岛二十七中刚刚下课,各班级负责值日的学生来到去年11月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的食堂门口排队,在食堂管理员老师陈群英的指挥下,把厨师刚刚做好的美味午饭领回到各自班级分发。
12:10,在八年级二班,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与学生们一起吃午饭。准备去加餐的男生黄乐(化名)说:“学校没有食堂的时候我们几乎都是吃配餐,等饭菜送到学校后有些都不热了,食堂建好后我们吃的饭菜都是现做的,很热乎,口感也好,而且还可以加餐。”
“哇,今天的米饭里面还加了黄米,好有食欲。”准备用餐的女生龚好(化名)说,食堂的午饭每天都不一样,如果有同学觉得不合口味还可以向学校提意见。
“食堂作为全校480名师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区教体局和学校都十分重视食堂管理工作。”正在陪餐的邓学军校长说,学校要求食堂在食材采购上把关严格,一律购买应季蔬菜和新鲜肉类;每天的菜谱都是提前一周经过学校膳食委员会审核并向家长公示,再采购制作,学生可以针对饭菜口味提意见。在食品安全上,学校安排家委会成员定期抽查、品尝,每天午饭时间,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会到班级与学生共同进餐,而且每周定时由老师收集意见向大厨提出整改要求。
全区中小学今年“校校有食堂”
像27中一样,李沧区曾经没有配建食堂的老学校近年来在逐步通过场地改造,改扩建等方法建设食堂。而李沧区近年来的新建学校都同步规划建设了食堂和餐厅。记者在建设中的东川路小学看到,食堂和餐厅已经开始设备安装和调试。 “我们这个食堂是按照青岛市标准化食堂的标准进行建设的,在前期开始建设时,区教体局的领导和学校与施工方积极对接。”青岛东川路小学副教导主任初永照说,食堂交付以后可以容纳800余名师生同时就餐。
可以说中小学生的午餐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聚焦重点、攻坚突破,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的民生工程。
李沧区委、区政府连续5年将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列入政府实事。自2014年以来,该区累计投入近2亿元,新建、改造学校食堂40所。仅2018年,共建成并投入使用5所标准化食堂,新增餐位3689个。
根据《李沧区2019年政府实事项目》,今年将建成并开办5所学校食堂,全力实现全区中小学“校校有食堂”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