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建(化名),两年前他的父亲张凯强走丢,被找回后发现患有阿尔兹海默病,此时已步入疾病中期,之后将张凯强送到这家敬老院。
1、问:关于阿尔兹海默病,您有哪些了解呢?
答:因为父亲得了这个病,我查阅过大量文献来了解这个病,像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这个病与脑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板结沉淀有关,这种蛋白在脑中堆积,伤害神经细胞,导致神经元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元变性死亡。
像通过检测血液中或是脑脊液当中的β-淀粉样蛋白含量,可以反映病情轻重,这个适用于早期诊断。脑脊液有创伤性很痛苦,一般人都不会检查。另一种叫PET,特别贵,有时效性,做一次几千美金,一般是做研究,一般人不大可能花这个钱去做症状分析。目前常用的还是血检,但问题就是β-淀粉进入血液中无法分离出来,很复杂。
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在《nature》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一种办法,把和β-淀粉样蛋白相关的一种蛋白找出来,这种蛋白被称为APP669-711,有细微数量变化,但这个需要临床,像《nature》发表的文章都是有临床试验的,像很多研究就弄个量表,主观性太强。
2、问:您是什么时候发现父亲得了这个病呢?
答:像我发现父亲得这个病的时候是因为他走失,走失的时候一般就进入中期。经常有些报道说老人走失了,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阿尔兹海默病,实际上走失意味着这些老人已经到中期了。从我父亲走失到现在中度阶段也就两年时间,从中度阶段再到去世也就十年左右,大脑已经控制不了啊。
3、问:早期有没有发现父亲有什么症状?
答:早期就是发现父亲经常编瞎话,说的跟真的一样,到处乱传话,有妄想症。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病,我也是以后才知道。我父亲今年82岁,大概5年前发病,如果我们知道,给他延缓5年,他都80多岁了,用我们中国老话讲,够本了。
4、问:阿尔兹海默病目前有没有有效地药物治疗呢?
答:这个病的病理都没搞清楚,哪有药物治疗,说有药物可以治疗就是在瞎扯,偶尔治愈好一点也就是撞上了,目前只能起到缓解作用,说能治好的都是骗人的。这个病的危害很大,对家人、对社会的负担很大。只能延缓它,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让家属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能减少家庭问题,要多注意生活方式、多运动。
5、问:阿尔兹海默病有遗传因素存在,您害怕自己以后会得这个病吗?
答:对,我父亲得了这个病,我也是高危人群,阿尔兹海默病百分百确认只有去世后遗体做切片。如果我是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我一定在我糊涂前写个遗嘱,把大脑捐献做研究,观察活体(人刚刚去世)在医学方面是最有研究价值的,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他很多研究都是通过影像观察,包括PET在内都是间接的,趁大脑还没有退化赶快做研究,我觉得这是有价值的。政府正好有一个医保预防基金,虽然我主业不是干这个的,但我想是否能组建一个公益性的组织,或许将来有机会能够联系到田中耕一的团队过来交流。
6、问:护工的护理对老人有帮助吗?
答:其实帮助不大,这些帮助应该是在初期的时候,而且老人其实跟小孩差不多,表现不出来。我来了,他表现表现。这些护工的护理跟费用的高低也没太大关系,还是素质的问题。他们的这种培训不太行,不要说他们,整个中国的敬业精神、职业素质和日本差的太远,先不说道德水准,就说职业水准也差很多,纯粹是为了赚钱,把挣钱当成职业素质。
7、问:您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个毕业课题的呢?
答: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阿尔兹海默病临床很难诊断,所以应该做些科普,比起单纯地做志愿做科普更重要,咱们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要让易患者家庭知道这个病。你们学新闻的要多关注,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中国的老龄化很严重。来这里对你们也有好处,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人要有爱心,善良是最主要的,你心里面善良便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我啊每周都过来,很多人都说情商啊,我觉得做人都做不好,还说什么情商呢,世界上大部分工作只要你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干,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