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崂山区自然资源局派出工作组赴深圳市、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观摩学习,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对标提升,在改善不动产登记上出实招硬招,做好“加减乘除”,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大局。5月13日起12项登记业务1小时办结,“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模式初见成效。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加强部门协作,实行信息共享集成、流程集成或人员集成,进行全流程优化,压缩办理时间,切实解决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办理难问题。《通知》指出,2019年底前,流程精简优化到位,全国所有市县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力争分别压缩至10个、5个工作日以内;2020年底前,力争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崂山区委、区政府多次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强调,“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如何,从一定意义上讲决定着区域的未来发展,是区域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高站位谋求更大突破,以更高目标引领更大发展,全力在‘学深圳、赶深圳’中打响当头炮、实现开门红”。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区自然资源局对标深圳不动产登记工作,在三、四月份开展了“转作风,提效能,攻难点,抓落实”主题教育活动,重点查找窗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全局范围内讨论不动产登记优化流程举措。通过集中学习、谈心谈话等形式,教育业务骨干、窗口人员继续深刻反思工作中作风问题,针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能力、优化办理流程、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硬件设施等方面制定了整改措施,着力在“方便”二字上下功夫,做好“加减乘除”。
在“加法”上,一是增加专业力量,加强业务培训,利用中午或下班后半小时组织业务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切实提高业务水平,落实首问负责制。二是增加服务项目,进一步落实“帮代办”和“上门办”服务,使不动产登记与群众“零距离”。设立军人优先窗口,由军转工作人员承担,推广尊崇军人的社会价值观。合理配置岗位人员,开展延时服务,让群众当日来当日办。成立权籍调查小组,加快推进继承(受遗赠)事实调查工作,解决不动产继承转移登记问题,让群众省钱叫好。三是增加自助设备,已设立自助打证机,增加自助查询机,实现档案查询、制证、取证自助办理。四是增加我区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功能,二手房交易、查询打印无房证明等业务将在8月份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在“减法”上,一是减少审批时限,在涉及公证登记业务中,取消公证函询,加快审批速度。5月13日起调整部分业务审批时限,深圳12项1小时内办结的登记业务我区全部做到。二是减少办理环节,深圳不动产登记为4个办理环节,区自然资源局将积极与市登记中心对接,争取9月份把登簿和制证环节合并,减为3个环节。三是减少申请要件,取消自由裁量权,对于没有法律依据的所有盖章、证明、备案、告知、确认等一律取消,不得列为不动产登记的前置条件,为企业和群众办理登记业务减负,争取9月份将申请材料由原3至5件减为2至4件。
在“乘法”上,通过信息互通共享,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金融”集成服务,已与3家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合作开展不动产预告登记、抵押登记、抵押注销登记等远程服务。以前,申请人办理不动产贷款抵押,要先去银行申请办理,再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核房产状态,随后银行再出具抵押手续,然后再去登记中心登记、审核,最后还要再等上几天才能拿到贷款。在这一过程中,市民往往要多次往返奔波于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现在就简单多了,申请人可以在银行现场签订抵押合同的同时提交抵押登记申请材料,通过网络传输至登记机构,无需当事人再到登记机构提交申请。
在“除法”上,狠抓作风整治,全面排查整改服务意识不强、便民利民不够、服务效率低下、业务建设不到位、违反廉政纪律等问题,形成长效机制。落实“一岗双责”,通过现场巡查、发放回访问卷、与服务对象交谈等方式对窗口单位进行明察暗访,重点检查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办事效率等。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每天安排2名处级干部进大厅,到“一线发现问题、一线研究问题、一线解决问题”,与1名窗口人员谈话,抽检1个案卷,核查办理时限,研究解决堵点难点。组织阶段性“回头看”,按季度对已受理业务进行自查,每月随机抽取100名服务对象进行电话回访,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