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刺激的高考刚结束不久,又迎来惊心动魄的中考。
为何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青岛中考?先来看一组数据:青岛高中阶段在校学生人数中,2016年普高占比56.3%;2017年普高占比56.3%,2018年青岛普通高中录取比例52%。
多年来,青岛有近一半的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成为青岛市民的心头之痛。
而命运在今年出现“拐点”,中考录取率将有新攀升。
今年青岛共有180690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其中九年级考生79632人,八年级考生94205人,采取不同学制的莱西市七年级考生6853人,考生总人数比去年明显增加。今年,青岛普通高中录取比例60%,比2018年提高8%。其中,市内四区普通高中录取比例为65%,比2018年提高3%。
都知道山东是高考最难的省份,殊不知,在青岛有种说法:青岛中考比高考还艰难。各个学段的青岛家长中,普遍认为初中阶段家长是最为焦虑和紧张的,许多家长认为:过去把高考称之为“一考定终身”,但是现在在青岛,中考反而更能准确地反映这个问题。
为什么?
仅以2017年为例,青岛高中阶段在校学生人数中,普高占比57%,低于山东省平均的11个百分点,全省最低。比山东省最高的地级市,低24%。
这个残忍的现实,让青岛市民心理上难以接受。作为山东省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贡献度最高且市民教育层次和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的城市,其市民的子女想接受高中教育、想考上高中,却最为艰难,难到比山东省平均水平还差10个百分点的程度。
正因如此,青岛的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特别特别的大,大到家长心疼、老师不忍、高中也不及。
道理很简单,同样是一个省,有些孩子升高中的机会超过80%,有些只有50%多,压力和心态能一样吗?
所以说,现如今的青岛中考,其压力已经变得空前之大,牵动人心的程度在青岛丝毫不比高考弱。
而今年,恰逢青岛中考处于新旧模式交替之际,由于中考改革方案2020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明年的青岛中考将施行新模式。
作为最后一年“老中考”,
有哪些利好,又有哪些新变化?
来看涛君带来的“干货”——
普高录取比例达到60%,虽然有所提高,但对于今年的青岛中考生而言,压力当然也会存在。首先是今年中考人数增多,考试人数为180690名,比去年增加了21309名,还有一个就是自招大军的加入。
今年自招涌现了许多新变化,学校从14所增加到19所,自招总人数增加了626人,这对中考生无疑是一大利好,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空间。
但也是从今年开始,青岛普高自招告别“直升”优待,与往年不用参加中考明显不同,获得自招资格的学生也必须参加中考,按照中考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新教学理念和新形势下考试要求,青岛中考也要进行改革。
明年的“新中考”,将探索“两考合一、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和“分数+等级”的录取模式,2020年的中考招生会由现行“8学科分数+3科等级”,调整为“3学科分数+2组等级”录取,全科开考。语文、数学、英语科目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部分学科实行组合式评价。
中考在变,无论更“复杂”更“综合”,还是更“简单”更“科学”,对于青岛广大考生和家长而言,录取率还是首当其冲的关注点。
市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就是青岛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问题,从今年提升的普高录取比例来看,这是决策层对民意的一种回应。但是与省内、全国同类城市相比,青岛考生要想与外地考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青岛,还需要做更多。
老师们红衣送考,期待开门红
今天中考开考第一天,我们祝愿广大考生取得理想成绩!也期望青岛的普高录取率能够早日迎头赶上、再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