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科技局全面发起“科技创新”攻势,深度整合产学研科教资源,加快推进新材料科技城、绿色建设科技城等平台载体建设,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全力打造社会经济建设“新引擎”。
全面推进新材料科技城“新高地”建设
全力推进核心载体建设。中清芳纶工程技术研究院项目,已完成规划方案公示,正在办理房地产权证,计划年内开工建设;新材料科技中心项目(舞阳路39号地块),正在就地块价格、合作模式等进行协商,计划年内发布招拍挂公告;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青岛实验室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全力抓好龙头项目落地。山东旭能、中悦宝信、辰沐轨道、瑞明达等4个新能源科技产业项目已落地。
全力实现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依托前沿纳微科学研究院科研和技术优势,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学研转化。与亚洲最大的硅胶产品生产企业美高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推动多项硅碳前沿技术在该企业应用;与福诺化工签约设立联合实验室,围绕橡胶硅炭补强剂、橡胶硫化剂等领域合作进行科技攻关。
全面推进绿色建设科技城“新领域”建设
全力推进青房财富地带招商,对标北京898产业基地,探索产业策划人和招商代理人机制,将园区建设、产业体系培育和金融参与相结合,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应用于科创中心建设。
吴兴路幼儿园获“山东省建筑示范工程”称号,已完成主体封顶及二次结构施工,正在进行基坑回填及被动房施工。
中央广场项目处于停工状态,正在积极协调华筑置业等相关单位,寻找项目破解路径。
组织召开绿建城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合作模式研讨会议,与光大银行青岛分行、鉴瑞投资等风投企业机构共同探讨通过金融手段推进全区绿色建设产业发展。
绿色建筑公园已初步完成经济测算和概念性规划设计,深化设计方案后开展可行性研究,元鼎地块正在进行土地收购及洽谈工作。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新平台”建设
浪潮(青岛)大数据产业园已实现基坑开挖,9家大数据企业已达成入驻意向。
依托尚疆科技建城市公链“小贝链”,已完成建模研发,政务KPI考核、政务知识和分享及考试平台上线,全民共享健身平台进入测试环节,信息数据正在导流中。
生物科技创新园一期已正式投入使用,二期完成基坑开挖的20%,引进亚洲最大质谱检测公司北京和合青岛实验室、正大集团检测中心、青岛国际人才港、国际生物医药基地等项目。
有研集团军民融合试点及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拟建设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稀有金属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正进行投资测算,力争年内完成建设手续并启动施工。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新引擎”建设
深入开展科技企业培育行动。对潜力企业开展分类指导,培育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形成高企发展梯队;开展“一对一企业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200余家,收集亟待解决问题11个,其中已解决8个,另外3个关于融资和土地类的问题正逐步推进;举办3场专业培训会,对高企及拟上市高企业实行点对点精准服务;探索瞪羚、独角兽培育工程,引入专业培育机构进行统筹推进。
加快推进成果转移转化。参与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活动20余场,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精准对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今年1-5月份技术合同成交额7.86亿元,居全市第二位。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车四方所、东软载波入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海丽雅等3家行业龙头申报省技术创新中心;容大高科等10家企业入选省重点计划项目库;华凯海洋申报山东制造硬科技TOP100项目;励图高科等企业申报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
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载体提升。摸排梳理老旧厂房、低效用地21处,委托深圳世联行进行产业策划,制定转型升级方案,分步骤、分批次进行升级改造,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改造,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下一步,科技局将继续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引导浪潮集团、中车四方所等大企业围绕产业链开放共享资源,依托怡维怡橡胶研究院、纳微研究院、链湾研究院、百洋集团等科技创新主体,发挥其服务优势和产业龙头带动优势,打造专业化科技产业集聚区;充分运用各领域专项资金、引导基金等,通过后补助、奖励、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筛选准高新技术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力争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培育1-2家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筹备技术市场分市场,推进技术合同登记下放工作,力争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0亿;加大重点工业企业、新增规上企业等走访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做强龙头企业,培育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推进科技产业楼宇建设,完善产业互联网大厦运营机制,发挥旷视、柠檬豆等企业龙头作用,做强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力争年内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突破15%。(茹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