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出门在外的游客实现放心游?如何让旅游市场更“干净”?近年来,崂山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在党政统筹领导、旅游综合管理、旅游市场监管、旅游综合服务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旅游综合监管体系,开拓了全域文旅融合发展全新局面。
深化统筹 组建高规格全域旅游领导机制
众所周知,崂山风景名胜区由7个游览区、5个风景恢复区及景区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有景点220多处,游览区面积161平方公里,绕山海岸线87.3公里。如何对景区空间、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管控?
崂山区构建了高规格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挂帅、11位区级领导和近40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出台创建实施方案、责任分解及考核办法,把全域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形成党政“一把手”统筹的领导机制。
同时,深化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全国首个区县级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区委书记担任党工委书记,下设11个职能处室。
针对旅游业管理涉及面广的特点,崂山区还在5个街道办事处设立旅游服务中心,构建区街联动的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成立全区旅游秩序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旅游市场监管所、旅游巡回法庭、景区食药所等专业旅游执法机构。
据了解,针对“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崂山区创新监管机制,建立“1+1+4”假日旅游保障指挥体系,即成立1个全域总指挥部、1个景区外域指挥部、4个景区片区指挥部。各级领导坐镇一线,靠前指挥,对重点旅游区域内安全生产、道路保障、旅游秩序、护林防火等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督查,旅游、公安、交警、交通、市场监管、街道等协同作战。
“1+5+N” 创新全域旅游市场监管机制
崂山区聚焦游客关心的旅游热点、难点及痛点,针对旅游投诉难、海鲜价格不透明等旅游消费问题,崂山区开通了国内首个短号全域旅游热线——96616,为游客提供24小时全域旅游咨询、投诉、求助等服务,实现全区旅游“一个号码对外、一个平台接入、一个电话转办、一个体系督办”。
针对外地游客发生纠纷投诉调节处理难等问题,崂山区在全市率先实行旅游投诉先行赔付准备金制度和赔付办法,由治安大队、交警、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旅游纠纷快速处置联动机制,确保旅游纠纷投诉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全区旅游市场秩序,营造理性、健康的旅游发展环境,加快全域旅游创建进程,崂山区严打“黑车黑导”非法拉客等问题,建立以旅游秩序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旅游市场监管所、旅游巡回法庭、景区食药所、景区行政执法大队和景区交通运输管理所5个专业旅游执法机构,及多个联合执法、假日投诉、重点景区整治办公室组成的“1+5+N”的旅游市场监管体制,构建以公安交警“天网”为依托的270余处旅游秩序视频监控系统,并设立96616旅游热线,接到旅游投诉后,可以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对旅游纠纷进行快速处理,并设立先行赔付制度。经过对旅游市场的大力整治,崂山全域旅游环境得到了全面净化,“黑车野导”非法拉客等旅游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升级提质 构建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对于游客来讲,每个人所接受到的服务,都是独有的感受。近年来,崂山区秉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情怀,力争构建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全网售票模式、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无障快捷入园……现在的崂山客服中心已是集游客集散、售票、换乘、导游服务、旅游交通、咨询投诉、购物休闲、餐饮食宿、特色旅游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一位游客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真实的感受崂山全域旅游自然环境的优美、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特别点赞崂山旅游从业人员“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情怀。
太清游览区创新推行了“太清管理服务标准”,深入开展了“语言行为模式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服务管控网格化、目标责任精准化”的“四化”建设,努力打造“百万如一”的精细化标准,从细处着手、小事做起,对工作用语进行统一规范,对工作姿态手势进行标准化设定,对工作环节进行健全完善细抓,对工作事项进行责任化分解,随着一声声亲切的“您好”,一张张甜蜜的笑脸,一次次举手示意,每名游客都感受到了贵宾级的服务,不但服务质量提升了,而且游客量再大,服务环节也“一个都不能省”,在景区形成了叫得响的太清管理服务标准。
此外,崂山区还致力于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河东、汽车东站和北九水三个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配套八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全域遍布旅游咨询服务点,总体形成区街村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安装各类旅游标识牌3600余块,建立以旅游数据中心为依托的综合智慧旅游系统。
旅游交通服务方面,地铁11号线同步开通换乘观光车,在国内山岳型景区中实现地铁与景区交通零换乘无缝衔接。打通前海岸线,将沿海一线打造成为集休闲步道、骑行绿道、口袋公园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品质的滨海绿道慢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