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助力乡村梦,炎炎夏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蒲公英服务队的11名同学赶赴德州宁津县,为美丽乡村建设留下了靓丽身影。
蒲公英支教服务队初次到来就受到了当地镇书记和村委会领导的热情接待,同时也感受到了村民们对支教服务队到来的热烈欢迎。 中午,镇书记准备了当地的特色菜招待队员们,队员们品尝之后纷纷表示体会到了农家饭的“农家味”,乡村服务,就从这顿饭开始了。
(图为宁津县领导和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老师、学生留影)
美术课堂,唤醒美丽心灵
乡村美术教育资源匮乏,长官镇田庄幼儿园共有大中小6个班,每个班大约有20个孩子,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接触过美术启蒙。了解到这一情况,队员们为其精心设计了异彩纷呈的美术课程。队员们分组进驻教室,刚进入教室队员们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讲中国传统民俗故事,学画十二生肖图,短短的一节课队员们和小朋友迅速打成一片。“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服务队的付象林这样说,“虽然他们接触的晚,但是富有想象力,有很强的色彩感”。
队员们还就地取材,用纸张、石头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做手工,整个过程中都充满了欢悦的气氛,孩子们在游戏中懂得了奉献、学会了合作,队员们也从中感受到了支教的意义。
墙体彩绘,服务乡村振兴
在镇上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服务队在一天中,先后考察了5个村,对各村的墙体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经过了一路的认真讨论与调查,也走访了当地居民询问其看法意见,并逐一做了登记工作,初步制定了墙绘工作的计划安排,为墙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夏日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队员们服务工作的热情,队员们每天早出晚归,兢兢业业,从边框起型、字体起型、涂色上色,队员们分工明确,互帮互助,服务队发挥专业特长,为美丽乡村建设绘制了一幅幅生动地文化墙,为村庄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由于地面的不平,再加上没有
(图为墙绘过程 付象林 摄)
(图为墙绘的部分成果 付象林 摄)
专业的测量工具,大家只能依靠目测,这使得在确定墙绘的尺寸时产生了较大的偏差,再加上过高的温度也给绘画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这些只是活动中的“小插曲”,在熟悉墙面、总结经验过后,墙绘工作慢慢走上正轨。在第一幅墙绘作品完成后,大家的效率也提高了起来,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三面墙壁的绘制工作。
在墙绘过程中有时两、三面墙同时工作且相距较远,工作起来有很多的不便,当地村民们见他们辛苦劳累,便将电瓶车借给了他们,并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的到来让我们的村子变得更加美丽,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们会努力帮助你们的。”在电瓶车的帮助下,服务队的工作效率变得更快了,他们也深深感受到村民对这次服务活动的支持。
同学们在工作的这几天里进驻五个村庄,完成近300平方的墙体彩绘,一面面原本单调乏味的墙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后,服务队员们更是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忘初心,专业服务奉献社会
7天的时间里,他们从一开始的陌生、新奇到后来的熟悉、亲切,同学们仿佛融入并爱上了这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感受到村民们的热情和孩子们天真的笑容。队员黄帧淼说,“我们学习美术的意义就在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为生活创造更多美丽,希望我们能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一点美的启发和感受。”直到实践活动结束时,团队的每个人都还希望能为这里做点什么。同学们也在西曹范村民的一封感谢信里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活动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向更多的人们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正能量,也让同学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锻炼专业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