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自己的镜头,感悟这个世界不同的文化
回忆高中生活,那时的你在做什么?是否淹没在各科目学习资料中,做不完的题海,上不完的补习班?爱好于我们而言,总是要为学习“让道”。而同样面对繁重学习压力的于士博却为他的高中生活找回了“体温”----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美好。
“我不喜欢透过他人的经历看待世界,我要自己亲身见证”,我面前的这位爽朗中带有一丝执念的少年说。他是于士博,今年16岁,是一位即将升入高二的学生。
生活的转向,总是有一些小小的不经意的拐角。2015年暑假,于士博和妈妈外出旅游乘坐飞机时被俯瞰的城市美景震撼到,自此萌生了用航拍记录城市美好的念头。2016年3月,他用自己在爸爸店里打工的钱,购置了一台无人机。2017年初中毕业的暑假,他拥有了人生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自此踏入了后期剪辑的“不归路“。2年时间他在学习闲余之时,自学钻研专业视频剪辑软件,在全球知名的航拍爱好者社交平台”天空之城“上,已有不少的作品见证了他在视频制作的成长。
迷失在尼泊尔 Lost In Nepal
今年7月,于士博与其他11位同学跟随青岛盟诺学校来到尼泊尔参加支教活动,尽管做好了心里准备,但一落地,还是被当地的城市风貌与经济建设震撼到了。在古旧迷人的尼泊尔,这座城市特有的层次丰富的暖色调与热情洋溢的风土人情,让他一下子找到了自己想用镜头描述的东西。他痴迷于拍摄在加满都德的所见所闻,试图用手中的相机与航拍器,将尼泊尔支教之旅的美好回忆永远定格。
与他前期炫酷的美国的Vlog作品风格不同,于士博希望尼泊尔的视频是以故事性为主线。对整个Lost In Nepal的后期剪辑工作重新审视后,他选择用倒叙、旁白,耗时20个小时,才剪辑出另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后期剪辑工作开始之前,我非常担心初次尝试以故事旁白性的Vlog会以失败告终,但当我真正开始剪的时候,就“上瘾”了,整个人对片子的方向非常有感觉。“于士博说。
16岁少年,未来可期
3年间,周末,他拍遍石老人一年四季的日出、浮山湾的夜景、青岛各大景点,他的无人机见证了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假期,他利用手中及镜头记录当下旅途中的见闻与感悟,从炫技型的视频剪辑到叙事型的Vlog,他也在视频制作之路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
当问及未来大学发展方向时,于士博也坦言媒体方向将是他未来为之努力发展的大方向,虽然心中的Dream School(梦想学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电影专业(全美排名第一)申请难度极大,但自己并不会阻止他为之努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