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艳阳高照。9月26日,北京凤归巢公益基金会“扶贫助残”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青岛平度市云山镇西柳圈村举行。伴着喜庆的锣鼓,村民欢快地在广场上跳起秧歌舞,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展示新时代新活力,为公益项目圆满成功助兴。
为进一步帮助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就业,为她们创造脱贫机会、树立脱贫信心,北京凤归巢公益基金近期在全国河北、贵州、山东等多地开办“扶贫助残”精准扶贫环保袋加工项目。该项目积极响应“使用环保袋,拒绝白色垃圾”的环保理念,实施“两免一回收”政策,为贫困妇女及残疾人免费供给物料设备,免费开展技能培训,统一回收加工品并发放薪酬,切实帮助贫困妇女及残疾人把“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的梦想。
此次,北京凤归巢公益基金会、平度市扶贫办、平度市民政局、平度市残联、平度市妇联、云山镇政府、半岛都市报社等单位相关领导以及许多热心公益环保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出席凤归巢公益基金会扶贫助残项目青岛基地启动仪式,云山镇西柳圈村群众纷纷踊跃参与见证活动盛况。启动仪式由云山镇党委委员、扶贫办主任李新波主持,云山镇人大主席陈中华到会致辞。
启动仪式上,北京凤归巢公益基金会理事孙立红向西柳圈村党支部书记刘显兵授牌“北京凤归巢公益基金会扶贫助残青岛基地”;西柳圈村残疾人代表刘显玲接过了平度市民政局副局长冯锡杰授牌“平度市云山镇扶贫助残缝纫培训中心”;西柳圈村郑重向北京凤归巢公益基金会赠送锦旗,感谢他们对扶贫助残项目和村庄发展的帮助支持;与会嘉宾还向到场的西柳圈村群众馈赠新书《孝德家风集萃》,这是西柳圈村群众崇德向善的教育读本,也是村庄近两年开展家风建设活动的工作成果。
北京凤归巢公益基金会理事孙丽红女士做了讲话,她感谢平度市云山镇政府对此项目落地的支持和帮助,表示基金会希望通过项目实施能够实际帮助到有能力劳动却没条件的贫困人群,也希望人们都能够认真到环保袋的重要性,为美好家园环境一起加油努力。
启动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现场参观了培训中心加工场所,十几位村民演示环保布袋制作过程,一块块布料裁剪成充满爱心与希望的环保手提袋,引得赞叹不断,参与项目的村民也倍感自豪,切身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重要意义。
云山镇领导表示,云山镇要帮助云山镇扶贫助残缝纫培训中心发挥好助贫孵化器的作用,分期分批抓好对贫困妇女和残疾人的技能培训,项目运作成熟后逐步向各村推广,努力打造成为凝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重要平台,打造成为推动民生建设和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打造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致力于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两年的青岛市教育局驻云山镇西柳圈村第一书记刘丰介绍,非常感谢北京凤归巢公益基金会的社会责任担当,“扶贫+环保”造福社会。此次,扶贫助残公益项目在西柳圈村顺利启动,有助于让贫困妇女及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参与创业,计件增收,形成持续发展的致富路,也让村庄发展受益匪浅。今天到场的凤归巢公益基金会志愿者专程从青岛开车装满布料捐赠给西柳圈村,以便制作环保布袋。此前,凤归巢公益基金会免费送来布料183麻袋,并赠送了电动缝纫锁边机等设备,并安排多地技术人员到村进行培训指导。
最后,与会嘉宾还参观了西柳圈村家风文化馆,翔实有趣的展览讲述了古今中外名人家风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涵养中华美德。西柳圈村村美人和产业兴,教育文化气息浓,百姓人人彬彬有礼,处处干干净净,事事平和大度,家家吉祥如意,给嘉宾们留下深刻印象。
新闻链接:
北京凤归巢公益基金会由北京市民政局于2016年12月15日批准登记的慈善基金会,本着“众善奉行”的中华传统理念,采取扶贫济困、助老助孤、奖教助学、赈灾救助等公益方式,旨在精确、有效地帮扶助人。基金会旨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帮扶重点是精神脱困。首先根据不同致困情况帮助公益对象树立脱困信心,然后营造脱困环境,制造脱困机会,帮助公益对象重新认识自身优势,重拾积极生活的信念,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公益对象从根本上真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