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车不应成为“尽量少下乡”的托词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公车的利用率。但记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来源:中新网)
公车改革是我国加快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14年7月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改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之后从中央开始,各地纷纷进行了公车的封存、拍卖等程序,并妥善安置原公车司勤人员。
原有的公车制度不仅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还容易滋生公车私用现象,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不合理的制度也导致一些官员从公车私用上得到了“优越感”,从而自认为处处“高人一等”。效率低、浪费大,这都意味着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公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
有的干部“腿软”是因为“心懒”。 有的人以前出门习惯了车接车送,突然一下子没有了公车要坐公交,感觉“丢面子、掉身价”;有的人虽然买了私家车,但是心疼油钱不愿出远门,却忘了为什么领车改的补贴;有的人借公车改革没有车的理由,故意减少下乡调研、现场督察。
有的干部“腿软”是因为“工作难”。 除了心态没有摆正,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公车改革中遇到了实际困难。公车改革影响最大的还是基层。以前市县一级的基层干部下乡有公车,经常下乡调研、督察倒也方便,效率高的话一天可以去两三个乡镇。而现在没有了公车,距离城区近的乡镇有公交车,一天也能办完事跑个来回。距离远的乡镇,公交车少,光是车程就几个小时,办完事回不了城。若是工作不忙,还留宿农家了解民情,可大多数基层单位本就人手不够,眼看着单位有一堆工作要处理,却只能被“困”在乡镇干着急。平时就已经加班加点干工作,遇上下乡,加班加点工作却也干不完了。这样的情况下,“谈下乡就腿软”也是情有可原。
公车改革作为我国行政体制内的新的产物,必然面临着困难,关键是怎么去解决。针对“腿软”的病症,可以加强监督,以外在的监督给干部施加压力,使其认识到下乡工作的重要性,转变思想观念。针对“跑断腿”的病症,还需要尽快落实车改补贴,完善公务用车租用机制和优化公车申请程序,既要避免因公车产生腐败,也不能让“没车”使得干部做工作“寸步难行”。(文/吴小宝)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52412江西建工回应设计院院长称要取消周末:个人观点,纪委在处理
- 237094乌克兰称俄黑海舰队司令在袭击中死亡,克宫回应了
- 332688中国队共获得53金29银13铜,位居奖牌榜榜首
- 429039俄国防部发布黑海舰队司令现身视频
- 523262网曝“女子被住建局保安踩在脚下”,咸阳警方通报
- 620792山西大同通报大成双语学校未成年人欺凌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 720348网传女子因想见领导被保安踩脚下 咸阳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事发25日,正进一步核实
- 820102中国民办教育协会:10月15日起全面禁止校外培训系误读
- 126636网曝“女子被住建局保安踩在脚下”,咸
- 215128日本女乒教练赛后感叹:中国乒乓这道墙
- 37145摆脱拘留危机后,李在明发声
- 43467女子想见领导被保安脚踩摁压?住建局:
- 53189菲方称已拆除中国海警在黄岩岛附近部署
- 63152轻松一刻:掉进厕所里的钱,你会捡吗?
- 73081“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 82896纵览热点 | 再现天价护栏!女子撞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