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认真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12月13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我们应当看到,2019年中国经济面对非常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及经济下行压力,风险和挑战明显上升,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到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三大攻坚战,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转向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的积极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经济工作政策框架: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稳”字当头,最重要的还是基于对形势严峻性的预估,是一个底线思维,从最坏的角度来出发。如果经济不稳,社会不稳,一切工作都失去了一个基本的前提,“稳”是大局。所以,在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首先要把“稳”放在第一位。会议强调,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健全财政、货币、就业这些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的机制,对“稳”做了多方面的安排和部署。要实现“六稳”,我们就要多措并举,在多因素当中实现一个动态均衡,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经济运行,来看“六稳”工作,增强全局观念,通过多项措施的相互配合,特别是通过积极扩大内需,把“六稳”工作做实、做好。
同时,“稳”必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出现断崖式下滑;经济增长必须保证就业的稳定、金融市场的稳定,不能突破底线;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有效对冲周期性下行力量;结构性改革和改革开放要有效构建新动能,激化微观活力,为中期经济增速的稳定创造条件。
围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明年的着力点,要在聚焦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主要手段。这些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增速下降的态势,围绕经济增速下降,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要进一步在稳增长、保稳定,特别是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更精准地发挥好它的作用。
精准,就要聚焦、要提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应该更好地和扩大消费、增加有效投资、稳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工作更紧密的结合起来,要注重找到发力点,供给和需求两方都能受益,乘数效应比较明显。
切实地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发挥好,才能使宏观政策逆周期的调节在明年取得更显著的成效,从而支持稳定大局,支持打好决胜全面小康的这场硬仗。(玉珑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