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晚,张帅关上电脑后,抬眼看看办公室墙上的钟表,时针又指过了“12”的位置,想到家中的妻儿已经睡熟,第二天还要在七点之前到企业督查复工情况,“还是在办公室凑合一晚吧。”自抗击疫情以来,像这样的“凑合”对张帅来说已经成为日常......
三个岗位一肩挑,担当尽责守初心
张帅是一名胶州市税务局选派到洋河镇挂职锻炼的80后年轻干部,自洋河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既是村庄第一书记,还担任指挥部副总指挥、企业管控服务工作组副组长两个职务。“企业务工人员组成复杂,疫情防控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漏洞和盲区。”任职以来,在镇人大主席、企业管控服务组组长温彩云的带领下,与同组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访企业、摸排人员信息、建立台账,全力做好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准备。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张帅不忘税务工作初心。每到一个企业,他都会把符合企业特点的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到,把最新的“非接触式”办税方法推荐到,把税务总局一系列聚焦疫情防控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传达到,真正以服务企业为使命,给企业送去了来自税务的政策温暖。
随着企业的复工,各项工作看似就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现在村民意识很强,疫情防控期间对于村内企业务工人员多数村庄选择不放行,在外地员工回不来的情况下,人工短缺直接影响到企业复工后的生产。”随着企业的首日复工,同样的问题由多位联企干部汇总至洋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时,卡口管理由于复工也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如何方便企业员工上班又能管控住疫情传播,成为企业顺利复工的重要一环。
对此,洋河镇迅速成立卡口管理一线工作专班,“张帅,守住卡口,看好家门,是人员流动加强情况下,抓好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我们的349个卡口怎么联动起来,这项工作急需创新,由你来全面负责,要在抓好原先两项工作的同时,做好这项工作。”洋河镇党委书记宋振祥任命张帅为工作专班组长。“书记放心,保证完成任务!”立下“军令状”的张帅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火线授命显担当,创新思路增信心
“企业陆续复工,不能耽误企业复工生产,更不能影响了村庄的防控工作。” 2月11日晚9点,全面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征求社区书记、居委会对于企业务工人员进出卡口的意见后,在外奔波了一天的张帅回到办公室,给家中的妻子拨通了电话,“时间紧任务重,今晚我在镇上不回家,你照顾好两个孩子,辛苦了。”
一直到2月12日上午10:30,张帅拿着自己设计的 “红黄绿”村企通行证走进洋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企业复工人员流动在所难免,我设想的是在村庄、小区居住的员工,通过严格落实《村企通行记录簿》相关登记,村庄卡口台账更加明确,人员安全有了进一步保障,企业用工问题也会得到保障,算得上一举三得,大伙帮我听听合不合适。”
“其中以“红”“黄”两色通行证直接解决企业员工“入村难”的问题,并通过控制时间,控制人员“双向双控”加强复工企业员工管控力度,切断疫情传播,保障人员安全......此外,对于小区、村庄日常居家人员,他们不外出企业工作,人员流动较小,相对安全,计划使用绿色通行证......”听着张帅条理清晰的将他的工作思路和三份从封皮到内页都由他一人完成的通行证介绍给大家,再看着他因为连续十几小时奋战熬红的双眼,洋河镇镇长、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李洋静带头鼓起了掌 。
防疫助民两不误,第一书记暖民心
在参与调度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张帅也没有忘了自己集后辛庄第一书记的身份,再忙再累,他也会一早到村庄看看卡口值守情况,值守人员安排是否到位、信息台账建立是否齐全,晚上到村庄的大街小巷走一遍才放心。用集后辛庄村民的话来说,“俺们村的大事小情都挂在了张书记的心上。”
在夜间巡查村庄卡口检查工作中,他发现临时搭建的帐篷四处透风,晚上温度底,值守人员整宿都在忍受寒冷。“值守人员条件艰苦,必须马上解决大家夜间值班的困难。”他暗自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通过学习其他村庄的经验,他决定为集后辛庄租赁移动板房。租赁的企业找到了,但是钱从哪出却成了一个问题。“集后辛庄的集体经济力量比较薄弱,现在还处于负债的情况,租赁板房的钱我来出。”为了尽快让值守人员用上板房,他准备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企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定不收押金,在疫情结束后统一结算租赁费。
“太好了,这个板房不大,作用不小,以后大家晚上执勤就有个吃口饭喝口水的地儿了。”移动板房安装后,村里的值守人员隋世龙高兴地说。
看着张帅在疫情前线奋战的身影,没有人想到,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女儿才四个月大,家中母亲的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一家老小正是需要他照顾的时候。
镇党委了解到他的情况,在指挥部成立之初特意征求过他的意愿,“每个坚守在疫情前线的人都不容易,大家都克服了很多的困难,疫情当前,正是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刻,我不能后退。”他是这样回复的,也是这样做的。战“疫”还没有结束,在前线奔走的脚步也仍在继续。(韩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