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因港而生、向海而兴,青岛港老港区是青岛城市历史起航的原点,凝聚着青岛百年发展的历史根脉,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让百年老港区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主持召开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专题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他强调,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着眼青岛未来百年发展谋划部署的历史性工程,要始终保持开放的胸怀和视野,以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思维推进各项工作,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加快整合全球优质要素资源,让百年老港区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有力推动青岛以开放引领的高质量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出席会议。
青岛港老港区是青岛城市历史起航的原点,2015年5月正式投产运营青岛邮轮母港,开启了港口转型的步伐。随着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国家战略落户青岛,老港区迎来重大复兴新机遇,正引弓满弦、蓄势待发。作为依托老港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区域,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面积共计4.2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规模539万平方米,活力时尚板块-乐海坊、海洋探索主题板块-探海坊、邮轮高端服务板块-尚海坊、海洋创新融合板块-通海坊、综合配套宜居板块-居海坊,多板块交相辉映,未来将建设成为我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承载区、国际资源对接的思想策源地、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核心区。
会上,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北区、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汇报了国际邮轮母港区规划建设、体制机制、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等工作推进情况,与会同志进行深入讨论。
王清宪认真听取发言后指出,青岛港老港区凝聚着青岛百年发展的历史根脉,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从推动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格局出发,放眼全国、全球发展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只争朝夕、担当作为、加压奋进,再造老城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王清宪强调,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指挥部+平台公司”工作模式,选拔一批“三化一型”素质和能力强的干部,精兵强将攻山头。要把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与市南区中山路等老城区更新改造结合起来,突出青岛特色,传承文化精神。要围绕打好15个攻势,理清产业发展思路,一体推进规划建设、产业导入,精细化制定扶持政策,充分运用市场化方式,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要创新招商模式,面向全球招商推介,组织开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招商,整合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将国际邮轮母港区打造成为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元素聚集地,吸引更多青年人前来创新创业创造。要强化部门间的沟通衔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增强国际邮轮母港区的感召力、吸引力。
祝华、孙立杰、霍高原、刘建军、李奉利出席会议。有关区市和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意义重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区域的转型改造是城市历史城区更新发展的重大平台,对于推动后海区域由城市“背面”转向“正面”、重组东岸城区中心格局、提升城市整体功能,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因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坚持顶格协调推进。
2019年2月6日,大年初二,王清宪到青岛履职不到10天,就率队到青岛邮轮母港调研,要求“把邮轮母港建设放在城市整体建设的大坐标中来审视,坚持规划引领,正确处理好港口与城市、与产业的关系,整合全球优质要素资源,推动产城港融合发展。”
过去的一年,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紧锣密鼓推进——
委托曾担任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的吴志强院士团队,完成《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整合)暨启动区修规与单体方案设计》。7月30日,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10月1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出席国际邮轮母港区规划设计建设推进专题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
10月26日,青岛地铁2号线延长段开工暨国际邮轮港建设启动仪式在地铁2号线延长段国际邮轮港站举行,启动区包括青岛港1号、2号、6号码头及其腹地,占地面积约77.5公顷,主要功能为文化、旅游、商务、餐饮等。
12月31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青岛市市北区大港小港片区启动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规划形成“一轴串五片,两廊连港城,青岛源一心”的规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