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效精准快速完成疑似病例的监测、筛查、处置等工作,青岛西海岸新区疾控中心成立40余人的党员先锋突击队,在这场“战疫”阻击战中争当“特种兵”,细分采样、流调、排查、消毒等四个应急小分队,不同“兵种”独立作战,工作配合协同高效,坚持岗位、通宵奋战成为常态,充分展现出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身涉险区,当好不畏艰难的“检测兵”
采样、送检,是排除疑似病例的重要环节,也是距离病毒最近的时刻。“采样的过程需要和被采样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每一次张嘴动作,都有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传染危险,而且这个过程容易引起被采样人的不适,有时咳嗽产生的飞沫直接溅到工作人员的护目镜或者身体上。即使这样,作为党员决不能后退一步。”采样工作者孙黎黎坚毅地说。
完成采样后,区疾控中心实验室需提取核酸后进行核酸检测。“检测人员需在密闭的负压PCR实验室中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穿上隔离衣、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护目镜,再套上鞋套和两层医用手套,每次检测,工作人员都需在实验室内工作6—7个小时。”应急检验组负责人蒋兴海介绍。
细致入微,当好与病毒赛跑的“流调兵”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发烧症状?是否去过武汉?回来后都去过哪些地方?乘坐了何种交通工具?”流调人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详实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掌握被调查对象近期的所有行动轨迹,最大限度摸清其密切接触人员,切断传染源头。
在流调过程中,以共产党员为“前锋”的新区疾控人与病毒赛跑,及时做好每一项流调工作,保障群众安全。“流调兵”的调查工作是细致繁琐的,对于每一例确诊病例、疑似患者,都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从被调查者的叙述中提取有效信息,还要尽快完成初次报告,每天跟进调查,定时定点发送至相关单位和部门,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疫情防控情况,第一时间公布疫情。“每一个确诊病例,要调查的人员可能多达几百个,我们必须细致入微、争分夺秒,尽早构建关口防线。”应急处置组负责人孟兆海说。
火眼金睛,当好冲锋一线的“排查兵”
“患者乘坐的公交车视频已调取成功,但车内人员具体信息尚不明确。”“马上联系人员管控组,将视频截图发过去,对车内人员进行信息核实。”流调报告完成后,密接管理组便开始接手下一步的工作——确定密接人群、对隔离人员进行每日情况汇总、与相关部门联防联控信息共享,下达解除隔离通知书……
密接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对接触情况不明确的人群进行密接确认。“因为需要做大量的联络工作,密接组人员经常工作到凌晨,尤其是疫情期间,居民出行都佩戴着口罩,更给人员的核查确认增加了难度。”工作人员介绍。
阻断传播,当好应急消杀的“消毒兵”
疫情防控期间,消杀工作关系到疫情的蔓延控制。区疾控中心应急消杀组每天加班加点,对流调现场、采样送样环节使用的非一次性用品、划定的疫点和集中隔离点进行严格消杀。
为推进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应急消杀组还对企业、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预防性消毒指导。“碰上工作量最大的时候,消杀组工作人员轮番上阵,背着50斤重的消杀装备,一干便是3小时,沉重的消杀设备在他们的肩膀上勒出了红血印,全身密闭的隔离服把他们的衣服打湿了无数遍。”孟兆海说。
除了上述“兵种”,还有负责信息畅通的“信息兵”、负责教育引导的“宣传兵”和负责物资保障的“后勤兵”,他们承担不同职责,在这场战“疫”中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协同奋战,为新区人民筑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