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类作品:
《春暖花开》
作者:王子腾18级
《守护者》
作者:蒋雯慧18级
《战疫》
作者:钟悦18级
《最美的你》
作者:吴桐18级
《抗疫除疫 坚强不屈》
作者:马骏腾17级
征文类作品:
病毒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在2019年的年末,人们都期盼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在祥和欢乐的氛围中,人们最终欢欢喜喜的迎来了2020,殊不知“潘多拉魔盒”已悄然开启……
一月
新年伊始,让生活各处都充满了希望。
离家求学的游子可以回家团聚,深山中的留守儿童可以重获家庭温暖。在这重要的节日来临之前,人们都乐此不疲做着准备工作:像是家中长辈开始制备年货,小孩儿也试起了新衣。
然而病毒也不会停留脚步,它首先从新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武汉发现新型肺炎x例。
起初人们并不在意这寥寥几字,直至它霸占热搜榜,霸占热点推送时,方才如梦初醒。这一切发生的太快,让人们措手不及。
年轻人们纷纷在网络中奔走相告,恐慌和不安的情绪在不断的发酵、蔓延。仿佛在此之前的安宁生活是幻境,是虚假。
随病毒一同出现的还有“网络病毒”。它以谣言为传播途径,以制造慌乱为感染目的。虽然它混在众多“细胞”,皂白难分,但终究会被迟来的真相消灭。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国家在遭此大难之际,并无自乱阵脚。当机立断的发出指令,快速的制定计划。在国家雷厉风行的方针领导下,人们正式开始了漫漫抗疫路。
二月
新闻上并不只有坏消息了,好消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例如钟南山、雷神山、火神山三座“大山”齐抗疫、疫苗研究有了新进展等。这就像是为人们打了一针强心剂,相信着病毒迟早会被消灭,希望终究会来临。
可在这时,又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病毒”。它通过高价出售口罩、出售劣质口罩来到达敛财的目的。全身上下就写着四个大字:见利忘义。
相比之下,那些默默捐献的人们,那些逆流前行的人们,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那样耀眼,那样美丽。可以称他们为英雄,但也只是一个个普通人。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他们义无反顾地背起了救国的重担,从五湖四海汇聚一地。他们用一腔热血,在昏暗人间照亮了无数过客。
此时三月,战争仍在继续。
愿春风吹来,万物生生不息;愿那路尽头,有着能解答一切的答案。
作者:亢艺潼18级
九州共济,同袍同泽
——疫情中的家国情怀
中国, 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中国人,则是这片土地上血脉连根的儿女。大疫当前,十几亿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彼此支持,互相温暖。爱,从千千万万家而来,汇聚成一股洪流,在神州大地灌溉希望。
这,便是中国人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疫情危急,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决然地登上前往武汉的火车、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坚守着病房、“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递上请战书。纸上遒劲的名字,是他们坚定的决心;鲜红的指印,是他们心中的大义。血肉之躯的坚守,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他们或许是父母、妻子、丈夫或是儿女,但为了国家与民族,穿上防护服,他们就是着白袍的战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为你我驱散疫情阴霾、不安疾恙。这坚定的信念与选择中,透出的是英雄的气概。
家国情怀,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武汉沉沦,武汉人民的日常生活变成了难题,但却并没有难倒同根同源的中华儿女。十六省份一省包一市支援武汉,物资从五湖四海加急送达,山高路远冷却不了爱的温度,隔绝病毒不隔绝爱。梵高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这座溢满人间大爱的城市,让英雄们惺惺相惜。正如钟院士所赞誉的:“武汉能过关的,武汉本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中国本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国家。”
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同袍同泽的信念和行动。中国的脊梁冲在前线,不计其数的中国爱是抗疫的坚强后盾。为民警送口罩,留名“中国人”的青年、在外留学的年轻学生凑钱买医疗物资,仅留“中华儿女”四字、除夕夜赶工口罩的工人、火神山建造者……点点滴滴,涓涓汇流,家国情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疫情结束,要国家安康,每个人都做出了奉献,为小家,更是为国家。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在疫情面前,千人同心,得千人之力,千人之力换取一方平安,这便是中国人古老血脉流淌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九州大地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共同的家凝聚力量,共度难关。
九州共济,戮力同心则无不过之坎;同袍同泽,同舟砥砺则无不达之岸。拥有家国情怀的民族,不会在任何一场战役中战败。我们期盼的春天,会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到来。
作者:孙工程17级 中德班
汝心灼灼护国安
什么样的人会被称为“英雄”?是英勇守卫国家和人民的军人战士,还是救死扶伤给人希望的白衣天使;是养育呵护孩子的亲人长辈,还是不倦教诲学生的人民教师,亦或是不断追求梦想的我们自己……事实上,这个世界里本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是有一群平凡的人承担起责任,无所畏惧地向前行,用一腔热血守护国家安康,给予人民幸福。
21世纪20年代伊始,迎接人们的本该是举国欢庆新年到的一派繁荣景象,却被一场席卷各地的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疫情的黑暗笼罩在每个人的心里,而英雄们就在这时挺身而出,发起了一场令人震撼的逆行战“疫”。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却没有离开岗位。他用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江苏医生朱峥嵘,在年前就已经被查出患有大动脉炎,需要住院治疗。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朱峥嵘藏起了住院通知书,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在连续不断的工作中不幸受到感染,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如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的凡人的躯体却具有不可战胜的神性。”他们就是真正伟大的英雄!
我们始终坚信,这场战“疫”不会仅是一个人的战场而是全人类的同呼吸共命运。在奋战一线对抗病魔的无数医务工作者身后,有着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以自己的方式支持他们的决斗。汪勇是武汉的一位快递小哥,在近两个月的奔波中为成千上万名医护人员提供了服务,为他们节省了太多时间。虽然没能回家,但他不后悔,古道热肠的他以此为荣。生产防护工具企业中的女工们,在无限制的物资需求下,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她们没有穿白衣服,但她们同样是天使!职业不论贵贱,只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普通劳动者都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中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
“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说这话的是广东惠州的一名护士刘家怡,在战“疫”里拼搏的无数名英雄中,她是最让我感到震撼和无限钦佩的那个。不敢想象2000年出生如今还不满20岁的她有着怎样的勇气和信念,不畏苦难毅然投身于武汉客厅放舱医院作战。我与刘家怡仅有两岁年龄差,可我们之间实在相差甚远,她的高尚品质让我意识到,我不应再依偎到家人身边凭借年龄做一个孩子,该努力长大,成长为自己的英雄。
约翰·肖尔斯曾说过:“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夜色越深,星星便越闪亮,月光便更温暖。在这场残酷的战“疫”中,我们有着一群用一腔热血守卫国家和人民的英雄!如同穿越广阔的沙漠寻找到汪洋大海一样,我们会揭开新冠病毒笼罩的沉重黑幕,越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受温柔的微风拂面。
致敬所有艰辛付出的逆行者们,感谢我们的英雄,感谢我们的国家。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定会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孙艺萌17级
指导教师:于晓
我愿成为这样的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如是说。这句活在当今疫情蛮横的特殊时期中无数奋斗者、逆行者的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他们身上那些熠熠闪耀的崇高品质不仅唤起了我们新时代青年对生命人生价值的思考,且重塑了我们对未来理想的追求。过去我常常提问自己:“你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现在我想我已得出了答案。
我愿成为如白衣卫士勇于担当、不畏坚难的奉献之人。一袭白衣,淡蓝遮面,他们是这场无声战争“最可爱的人”。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正如那位用渐冻生命与死神竞速的张定宇院长说:“我必须路得更快,才能路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中抢回更多的病人。”他们本三头六臂,更无三十六技,却因为骨子里的信仰、血液中的担当,无怨无悔,负重前行。我愿成为那无数星星点点却长明不灭的小小灯火。照亮自己、更照亮世界。
我愿成为如钟南山先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之人。从疫情传播的开始到现在,钟南山院士无疑是这场战争最杰出的功臣之一。而这位传奇人物最令我敬佩的是他那科学家家事求是、滴水不漏的科学态度,用沉稳和冷静面对困难。“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拐点还未到来,大家不要松懈”……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体现他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有一说一的人生准则、更反映出他个人的职业操守。我愿成为这样的人,以学识做底气用态度服众人,以严谨的态度面对生活成为国家忠实可靠的新一代青年。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些崇高的精神引领千万科研工作者冲在一线,甘为人梯奉献,铸就了中国的今时今日,也激砺着青年人紧随榜样的步伐,在强国征程中不断筑梦圆梦。我愿成为这样的人,成为国家这巨人身上坚硬挺拔的脊梁,成为国家这首诗歌中精彩绝伦的韵脚。秉持正确的人生准则,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镌刻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烙印。
作者:高艺菲17级 指导教师:于晓
愿山河无恙 人间皆安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成功的花》
城市沉重的呼吸着,灰蒙蒙的天空像是给这座城市罩上了一层无穷的穹顶。人们纷纷戴上了蓝色的口罩,像抓住了最后的希望般,躲在口罩后,小心翼翼的呼吸换气。疫情像是一场小而绵密的冬雨,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无处可逃。城市中到处都是看不见的病毒,医院里处处躺满呻吟无力的病人,这便是2020年的序幕。
与疫情抗争的三个月来,无数像“李文亮医生去世”一类的新闻被报道出来,令人痛心,也令人愤懑,我们饱含热泪,然后重振旗鼓,继续向前,但却不敢遗忘。
我们怎能遗忘那些为了方便工作方便照顾病人,而剪去秀丽的齐腰长发的白衣护士们;我们怎能遗忘因抗击疫情而倒在抗战一线的逆行战士们;我们怎能遗忘那些不顾家人反对,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志愿者;我们怎能遗忘为建设火神雷神山医院而没日没夜工作的建筑工人们。我们怎能遗忘!我们,不敢遗忘。
董卿说过“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而我想说,枪响之后,每一次寻常的呼吸都是上天的恩赐,但就算是这小小的恩赐,也是无数一线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向上天争来的,来之不易。
有一盏灯灭了,但这个世界被燃得更亮,没有耀灵升起,没有繁星如沸。点点荧光,也可汇成璀璨星河,照亮一度被迷雾笼罩的人间。只是等有一天迷雾散去,人间灯火通明,请不要忘记,曾有那么一盏灯,用自己的微光撕开了暗夜的一角,又经千万人接力,才让这世间星火不灭,温澜潮生。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寒冬渐渐过去,疫情与灾难都会成为岁月的尘埃。经历过一场难捱的冬天,才会更加珍惜姗姗来迟的春天。成功之花来之不易,请不要忘记它绽放之前的那个严冬的寒冷,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作者:王柯蔼18级
致敬钟南山院士
“钟”究是你,迎“南”而上。
——题记
2020年春节将至,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医护人员重返战场,抗击在疫情的最前线。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蔓延着恐慌时,一位老人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他是钟南山,一位84岁的院士。
2003年,“把所有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2020年,他携手李兰娟院士,再一次披甲上阵。他走在防疫抗争的最前面,夜以继日的研究攻克病毒的方法,他没有在意自己已是84的高龄,也没有在意自己是否也会被不幸传染,他在意的,是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安全。他像是一团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挥舞着自己的镰刀与死神争分夺秒,从他手中夺回一个又一个生命。
但其实,钟南山院士也不过和我们一样,是个普通人。2003年非典那年我才两岁,也没有参与到这场战斗中,也不认识钟南山院士。我对他的最初印象,是一张前往武汉的火车上,他闭着眼睛小憩的照片。车厢内的灯光是暖黄色的,在灯光下面,我看到的是些许的疲惫和困倦,时光在他的脸上爬满的足迹,我潸然泪下。我常常在图片中看到,钟南山院士的眼角总是泛红,我想,那是一位老战士,饱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吧。
前几天我阅览了《钟南山传》,“其实,我不过就是个看病的大夫。”让我对钟南山院士肃然起敬。他冲锋上前线,像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把他的爱国情怀发挥的淋漓尽致,他鬓角的白发映衬着人们洁白的感动,那锻造的铁依旧坚硬,那烧红的碳依旧炽热。他有着院士的专业,有着战士的勇猛,有着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我想,称钟南山院士为一种精神,也不为过吧。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逆着万千车流,在凛然的风中,在危机四伏的疫区,以血肉之躯,为你我撑起生命的屏障。
“力拔山兮气盖世,天欲坠时南山擎。一盏仙壶济世悬,国有危难立钟鼎。”你是埋头苦干的战士,你是拼命硬干的先锋,你是为民请命的贤达,你是舍身求法的英雄。
我不相信有神,但我相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
致敬钟南山院士!
作者:赵菁17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