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一季度GDP初步核算结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美豫投资投研部表示,这是我国自1992年开始发布季度GDP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也是新中国史上GDP第七次出现负增长,GDP下降幅度仅次于大跃进1961年,当时GDP增长是-27.68%。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4月17日和29日召开的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作出重要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并首次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促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恢复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要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抢抓早稻等农业生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强公共卫生等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据美豫投资投研部了解,“六稳”是中国政府在2018年提出的,就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当时的背景是中国正在和美国开展贸易战,美国要求中国履行2001年前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大幅提高从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中国每年从美国获取的3750亿美元(或5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大幅减少甚至归零,中国可能增加五千万失业人口。
2019年中国GDP增长6.1%,为1991年以来28年最低,中国再也不可能重现GDP两位数增长的盛况了。美豫投资投研部表示,相对于“六稳”,“六保”更加强调国内经济最基本的民生。“六保”所涵盖的唯有一个“就业”与“六稳”相同,其他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都不见了。就业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在新冠肺炎疫情下,GDP负增长,占GDP比重最大、就业人口最多的第三产业大幅下滑,特别是餐饮、酒店、娱乐等行业,下滑幅度超1/3,就业怎么稳真的需要政府的大智慧、大手笔。
美豫投资投研部表示,从“六稳”到“六保”,已经可以看到政府对经济的担忧。2019年中国GDP总量近百万亿人民币,假如GDP下降一个点,就是减少1万亿的GDP,假如中国GDP从预期的增长6%到最后下降4%,中国GDP和预期就会有10个点的偏差,这十个点就是10万亿的GDP。我国2019年财政收入是190382亿元,如果GDP突然出现了10万亿的偏差,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会增加多少?
美豫投资投研部表示,尽管中国第一季度GDP大幅下滑,但北京、上海和湖北省以外的大多数主要城市在五六月份正在回归正常。在此情景下,中国 2020年GDP预计将稳步增长。
而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停摆2-3个月后,疫情将得到有效控制。美豫投资投研部表示,货币和财政政策实施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地区的经济损失,疫情传播速度也将减缓;在2020年第二季度末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或将在六七月份逐步复工后开始强劲反弹。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相对悲观的可能情景:全球各国无法有效控制病毒或减轻疫情防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若不幸如此,我们将从2020年开始面临更严重的经济后果。
在这种悲观情景下,中国的经济复苏将愈发缓慢,并且需要防范该病毒卷土重来。对外出口的下降也会令中国元气大伤,经济恐将出现严重萎缩。
美豫投资投研部表示,在此情景下,美国和欧洲的情况更糟糕。它们可能无法在一个季度内控制住病毒,因此整个夏季都被迫实施保持社交距离甚至是隔离的措施。最终将使这些地区的第二季度 GDP增速(折合成年率)大幅下降,而欧洲各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将大体相似。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将无法阻止失业率飙升、企业大量倒闭,即使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复苏的速度也会慢得多。GDP可能需要至少两年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
随着4月29日晚我国公布北京解封和5月下旬召开两会的时间安排这两则信息,导致了4月30日的中国股市很多股票大涨。这是国家释放的信号;既要保护生命,也要保障生计。为了在不破坏生计的情况下拯救生命,我们必须找到高效封锁的方法,以便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切断病毒的传播通道。
美豫投资投研部表示,对资本市场和经济主体而言,两会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工作的定调,将对当前的市场预期产生较大的引导意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2019下半年各项经济数据原本已处于下行轨道的背景下,市场原本对今年初出台较强逆周期刺激政策的预期较高;从对今年1-2月地方两会各省份/直辖市制订的增长目标整理来看,各地原本都是按照“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GDP数字目标来制订本省计划。但面临疫情的突发冲击,我们认为全国两会有必要对2020全年的全国经济增长目标重新审慎考量。
此外,国家还将会在两会期间会密集出台若干宏观对冲政策。3月27日政治局会议之后,下调MLF利率、定向降准等政策相继落地。一方面,4月17日政治局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宏观逆周期政策力度,大力对冲海内外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4月26-29日召开十三届人大常委会,29日宣布两会召开日期。鉴于此,从现在到5月中旬,可能是宏观对冲政策密集酝酿出台时间窗口,同时央行也会继续引导降低金融市场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