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外卖、快递小哥接单量激增,虽然带来了收入的增长,但高温下的工作强度也随之提升。近日,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出提醒,6月起,用人单位要给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费,连续发4个月。然而,早报记者昨天调查发现,能享受到防暑降温费的外卖、快递人员却寥寥无几。
探访
部分外卖平台配备防暑装备
昨天中午12点,记者在西海岸新区一条餐饮店铺聚集的街区看到,路边停了一排等活接单的外卖小哥。小孔今年30岁,从事外卖配送员工作一年左右,属于行业中的新手。送餐路上,小孔胳膊上戴着冰袖,头戴头盔还用围巾把半个面部遮住,这是小孔的全部防暑装备。记者跟小孔在太阳底下攀谈了一会,便感到皮肤有种灼烧感,汗水很快浸透了衣服。另外一名外卖小哥告诉记者,高温下他一天约送30单,一个月的收入在4000多元左右。“我们没听说过防暑降温费,也从没收到过这类津贴。 ”小孔说。
“为应对高温天气,饿了么物流站点为骑手配备空调、风扇,免费发放藿香正气水、毛巾等防暑物资,并联合商户建立骑士驿站,方便骑手纳凉、就餐。在极端高温、恶劣天气时,骑手薪资有不同程度的单价浮动,并相应调整配送时长,保证骑手的身心健康。 ”饿了么平台青岛地区的相关负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这个单价浮动是不是“高温津贴”,浮动标准是多少,这名工作人员并没有详细解答。
而美团外卖表示,入夏以来,各地市民的外卖需求量大大提升,部分区域在午晚高峰单量剧增,造成运力紧张。美团会实时监控单量及运力变化,及时调配运力,确保订单尽快送达。针对高温天气,美团外卖也敦促配送商制订了对外卖小哥们的“高温津贴”政策,通过不同发放形式,确保各区域“高温津贴”落实到位,切实提高骑手额外补贴收入。与此同时,在各区域结合站点骑手情况准备了冰袖、魔术汗巾、清凉油、龙虎人丹等防暑物资,为骑手尽力提供贴心保障。
【提醒】
不发“高温津贴”最高罚2万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防暑降温费从6月起发放,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4个月计发,列入企业成本费用。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要求,防暑降温费标准为: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40元,不得以清凉饮料充抵防暑降温费。
“防暑降温费的发放范围为企业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职工未出勤的,企业可按其实际出勤天数折算发放。”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处长张思静告诉记者,高温天气下,企业要严格按照《山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的要求,改善好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制度,认真落实高温待遇。
根据《山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在高温天气期间工作的,或者未按规定标准发放防暑降温费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企业未按规定标准发放防暑降温费,职工可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举报、投诉,也可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起仲裁申请。 “在这里要提醒广大劳动者,在外工作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确定正规的劳动关系,不然在维权时会有很大困难。 ”张思静说。
【调查】
多数快递小哥感到有些无奈
就职于顺丰快递的梁成告诉记者,天热的时候公司会发“高温津贴”,算是给自己的降温费了。往年的津贴都是直接发放到工资卡,一月一结。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快递员都享受跟梁成一样的福利。记者询问了中通快递的一名快递员,他告诉记者,没有收到过防暑降温费。据记者了解,大多数快递公司都是采取直营+加盟的经营模式,加盟网点普遍占到六成以上,由于自负盈亏,加盟点的快递员几乎都没有防暑降温费。
如果企业不发防暑降温费该怎么办?多地劳动监察部门称,可以先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但这在很多劳动者看来并不现实,“我们快递员的确很辛苦,这防暑降温费按理讲应该发,如果单位不发我们也很无奈,总不至于为这点钱跟领导吵吧。 ”
【声音】
别让“高温津贴”沦为“纸上津贴”
青岛骥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舜尧告诉记者,往年不少地方在发放“高温津贴”上存在着随意“克扣”的现象。
他表示,要避免让“高温津贴”沦为“纸上津贴”,还需监管发力和制度保障双管齐下。一方面,监管要到位。工会应切实担负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作用,加强对一线职工高温作业、露天作业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制度要保障。各级工会要认真履行职责,督促用人单位按照相关法规政策,落实“高温津贴”的发放。当然,职工还需主动维权。
针对克扣“高温津贴”企业违规成本低的问题,杨舜尧建议,引入信用评价、联合惩戒机制,将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推动“高温津贴”发放到位。 本版撰稿 记者 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