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近日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5月21日,《人民日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不仅是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关怀,也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力以赴打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在民族团结上出“实招”,奠定全面小康坚实基础。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脉交融。一个民族的力量是微小的,但56个民族的力量是庞大的。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齐头并进,休戚与共,才能迸发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要深刻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抓实、抓好、抓严,促进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坚持走访慰问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时刻保持警惕,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搞民族对峙,不搞区别对待,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不法分子作斗争,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在补齐短板上出“狠招”,瞄准突出问题持续发力。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更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把最后的“硬骨头”啃下来,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在精准施策上出“硬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产业扶贫把“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把“开发式”扶贫变成“参与式”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较快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效成果的根本举措。党员干部要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出资、出力、出智、出技,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贫困户致富的“引路人”。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文化底蕴等因素,立足长远发展,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在方法上动脑筋,在思路上搞创新,提高产业效率,增加集体收入,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让特色产业成为顺利脱贫、防止返贫的“硬核”支撑。(玉珑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