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近日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5月21日,《人民日报》)
随着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推进,各地都取得了优异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极个别地区出现了有成效便洋洋得意、浅尝辄止等现象,认为“达标”就是成功,“合格”就是终点,这种“小满”心态在脱贫攻坚领域应当摒弃。
夯实基础“勿小满”,脱贫条件要持续巩固。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脱贫成效的基础体现在“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等方面,夯实扶贫基础,不能只满足于硬性指标,更要持续巩固。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住房条件,不仅要关注房屋结构的安全性,更要帮助贫困户维持干净整洁的庭院环境,摆脱贫困环境。其次要进一步提升饮水安全,对于能够安装自来水的地区应并入供水范围内,做到饮水全覆盖;对于只能依靠井水、河水等水源的,要定期做好水质鉴定,确保饮水安全无害。最后要进一步保障医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深入贫困户家中,持续跟进贫困户的健康状况,讲解医疗保障政策,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等情况发生。
帮扶方式“勿小满”,各类措施要一帮到底。“行百里者半九十”,帮扶措施如同“拐杖”,好的措施能够帮助贫困户度过难关,这就要求这个“拐杖”要因人精准定制,并且要根据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样式,让困难群众脱离帮扶的“拐杖”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打好帮扶责任人这张牌,结对帮扶是精准获取贫困户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精准帮扶的准备工作,在当前扶贫形势下,帮扶责任人还需坚持工作强度不变,联系密度不降,工作热情不减,及时收集和反馈贫困户动态,查漏补缺,打好精准帮扶的“信息战”。另一方面,要设好扶贫公益岗位,岗位的设立要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应杜绝“吃空饷”等现象的发生,让贫困户真正有参与感、获得感,激励困难群众脱困解贫后向着美好生活持续奋斗。
产业发展“勿小满”,乡村振兴要着眼长久。要从质量、知名度两方面给产业提高升级,化脱贫产业为致富产业。一方面,要聚力招才引智,在选种、育苗、产出、加工等各方面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乡村扶贫拳头产品,产品够硬才能长久生存。另一方面,要深耕线上平台,聚力提高知名度,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利用直播带货等形式,为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进一步突破县域市场,打造知名产品。(上官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