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只有我能救他(她)
青岛市第9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崔恩良今凯旋
6月18日上午,青岛公交集团市南巴士公司26路线驾驶员崔恩良在济南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此成为青岛市第92例、市南区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6月19日上午,崔恩良乘坐动车离开济南,于当日中午返回青岛。
根据国际惯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参照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即受捐者不知道是谁把造血干细胞捐献给了自己,反之亦然。这也就意味着崔恩良永远都不会知道受捐者是谁、身在何方、是男是女。尽管如此,他仍开心地表示:“世界这么大,只有我能救他(她),能为生命续航,可能是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崔恩良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领取了荣誉证书。
在青岛市市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崔恩良于6月13日抵达济南,随即前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抽血检查,并签署相关协议。6月14日,他开启捐献前的准备工作——连续4天、分8次注射动员剂。据介绍,为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从而释放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需要在捐献前几天注射动员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动员剂的反应也不同,崔恩良告诉记者:“前两天注射完毕后,我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估计是过去半年的坚持锻炼起了作用。但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多,身体还是有了一些反应。”
▲医护人员给崔恩良注射动员剂。
6月16日晚,准备上床休息的崔恩良突然感觉到后背发胀,身上酸痛的感觉让他难以入眠。辗转反侧之时,他想起了自己常说的那句话:“世界这么大,只有我能救他(她)。”崔恩良说,正是这句话让他咬牙坚持了下去,“连续两天,每到临睡前就会感觉整个后背酸痛不止,直到天亮时才会逐渐好起来。难受得睡不着的时候,我会默默地告诉自己,绝对不能辜负患者的信任。”
因为有崔恩良,与其配型成功的受捐者无比幸运。不过崔恩良表示,有很多白血病患者等了很久都没有找到配型成功的捐献者,最终只能在无尽的等待中耗尽生命,“以后,我要成为一名义务宣传员,用亲身经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活动中,为更多白血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记者从青岛市红十字会获悉,青岛市目前已有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3.18万余人。志愿者捐献时,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采集骨髓”,这是一种安全、科学的方法,无损志愿者的个人健康,对女性备孕产子没有负面影响。2020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活动已在全市各献血点启动,欢迎年龄18至45周岁、身体健康的市民到就近献血点,在充分了解相关捐献知识后填写入库表格,并留存8至10毫升血样,就可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给更多白血病患者和家庭带去重获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