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四川省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大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参加有关团组审议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充分认识去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抗疫斗争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显著成效,准确把握今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部署,积极对接和用好国家政策机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月2日,《四川日报》)
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倒计时,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坚持“精准扶贫”,有的放矢。
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因此,针对不同的穷“根”,必然需要不同的“药方”,才能彻底根治。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找准“病根”,根据贫困的程度和原因,开准“药方”,坚持精准脱贫,靶向治疗。
坚持产业扶贫,久久为功。“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许多贫困地区靠着“外在输血”,实现了脱贫。但是,脱贫攻坚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我们不能在向全世界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消灭绝对贫困后,又有大量的人口返贫。因此,脱贫攻坚既需要“外在输血”,提供营养,更需要以“血”养“血”,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利用好帮扶资金,发展壮大集体产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就业岗位,稳定的集体收益分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扶志扶智,强化内生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脱贫攻坚是一项造福人民的事业,终归还是要依靠人民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扶贫必扶志,治贫先治愚”,美好生活要不来,全面小康也等不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强化脱贫意志,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牢固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坚决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去除“懒、散、拖”的毛病。同时,要注重提升贫困群众的教育、文化水平,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人心齐,泰山移,只要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了,我们就必定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同志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让我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勇拼搏。(上官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