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中非相互声援、并肩战斗,中非更加团结,友好互信更加巩固。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中方将继续全力支持非洲抗疫行动。双方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和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中非人民也终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6月18日,《人民日报》
近日出现的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疫情风险随时随地存在,常态化防控容不得半点松懈,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坚决消除疫情反弹的可能。
持续拧紧“责任弦”。咬定青山不放松,发挥连续作战精神,一以贯之地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时刻关注疫情走向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坚决防止疫情“倒春寒”。深刻总结之前疫情防控中的先进经验和教训不足,并固化为长效机制,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科学的手段,进一步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坚决杜绝喘口气、撤摊子、踩刹车的倾向,对防控不力者严肃追责,决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把疫情防控的防线扎得更牢、织得更密。
持续拧紧“发展弦”。疫情防控不能一蹴而就,经济社会发展也不能摁下“暂停键”,要以疫情为镜,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和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基础信息采集、体系完善、风险防范等工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制度化、智能化、法治化发展打牢基石。要善于“弹钢琴”,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和精准化防控,并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尤其要突出“危中寻机”,针对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的强大成长潜力,适时调整产业布局,真正实现“化危为机”。
持续拧紧“民心弦”。坚持实事求是,依法防控,主动寻找民生薄弱环节,查遗补漏,打好“补丁”,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米袋子”“菜篮子”等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不断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对因疫情致贫返贫的群众“一个不能少”的精准帮扶。同时,持续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提倡佩戴口罩、使用公筷、推行分餐等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战时状态,共同持续投入抗疫斗争。(玉珑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