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中非相互声援、并肩战斗,中非更加团结,友好互信更加巩固。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中方将继续全力支持非洲抗疫行动。双方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和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中非人民也终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6月18日,《人民日报》
在当前新冠疫情危机四伏、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党员干部更应彰显大事难事看担当的本领,在大考中书写出一份对党忠诚、人民满意的无悔答卷。
“有没有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的境界”彰显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大局担当。总书记说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干部,我们的第一职责就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这是根植于我们理想信念中的坚定目标,更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但在当前一些地区中,有的党员干部被手中权力迷住了眼,把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全局利益之上,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最后导致铸成大错。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牢讲政治、顾大局的意识,坚持无私心、敢担当的作风,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有没有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勇气”彰显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责任担当。艰难困苦环境、急难险重岗位往往是检验党员干部最灵敏的“试金石”,越是大战大考,越需要担当精神和斗争意志。在日前北京突发新冠疫情后,一大批医务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冲锋在疫情一线,紧急救助感染患者、组织群众进行检测排查,他们把生死置于一旁,在关键时刻和危难关头英勇担当、尽责尽职,才能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党员干部要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勇气,以更足的干劲和闯劲,以更强的责任与担当,在风险挑战中迎难而上、披荆斩棘。
“有没有追求一流、干事创业的激情”彰显的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干事担当。回首新中国的成长历程,就是这样一部从风雨飘摇、步履维艰到如今人民幸福、国力鼎盛的奋斗史,也就是党员干部带头做“开山斧”,从一穷二白的困境中发愤图强、勇争一流的拼搏史。比如说,“核弹之父”于敏,扎根大漠20余年,在国内科学技术落后闭塞、外部封锁严密的艰苦条件下攻破核弹秘密;“首位中国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终结了疟疾的危害……党员干部一定要专于事业、主动作为,要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敢碰最硬的钉子、敢攻最难的碉堡,最终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于变局中去积极开辟广阔新局面。(上官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