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束光,微微茫茫,追寻着大山深处的贫苦生活;
有一束光,闪闪烁烁,照护着乡村儿童渴望的眼神;
有一束光,温温和和,引导着助学支教的爱心之路。
炎炎夏日,难挡热情;溪水潺潺,初心如磐。为继续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神,推动市南区、宕昌两地教育交流合作,关爱乡村儿童,确保对口帮扶落到实处,7月8日,市南区赴宕昌支教团队一行十人在统筹安排好个人所在支教学校的日常授课等工作后,积极“组团”来到宕昌县张家庄小学开展送教下乡献爱心活动。
一份礼物一片心 十分师爱情谊深
张家庄小学位于宕昌县城20公里外,因诸多因素,学校现仅有8名学生,二至六年级均有分布,都是留守儿童。市南支教团的老师们了解到学校的情况后,根据孩子们的性别年龄精心挑选了书包水杯、本子文具、艺体课程工具等各类学习生活用品。
在孩子们到校之前,老师们认真地将爱心物品摆放就位,等待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通过有趣的“破冰相识”,支教团的十位老师和张家庄小学的8个孩子互相进行了自我介绍,老师们了解了孩子们的名字、爱好等,孩子们也对到来的新老师们充满期待。
老师们将准备好的礼物真诚地递送到孩子们手上,希望能够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份实用。
缤纷课程乐趣多 花样TEAM助成长
考虑到8个孩子要一起上课,为了满足不同年级孩子的学习需求、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丰富的课程体验,市南区支教团队的老师们“绞尽脑汁”,利用课余时间线上线下共研共创,结合每位支教教师的教学长项与学校特色优势,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融入市南区“海洋教育”特色,用心设计了“花样TEAM系列课程”,实现资源输出最优化、教育帮扶精准化。
【‘海洋+英语’TEAM课程】
《海洋动物猎奇》——对于大海,山区的孩子们总是抱有奇妙的幻想,吴刚老师以“青岛”为帆,以“极地海洋世界”为桨,激发了孩子们对海洋动物的喜爱,让孩子们领略了大海的神奇、壮观,打开了解海洋的窗口。李红霞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千里之外的贝壳礼物。
《海洋动物英语说》——接下的英语课,于蓬老师从孩子们得到的大海礼物——贝壳入手,带领孩子们学习了海螺、螃蟹等五个海洋生物英语单词,大家边念边做、还合唱了一首英文唱曲,于老师亲切有爱,孩子们快乐投入。
【体育TEAM课程】
《绳彩飞扬》《足间灵动》——体育课上,孙斌老师和崔久龙老师分别向孩子们传授了跳绳和足球运球的基本动作,引领孩子们做了足量的练习,同学们变身“彩绳达人”“足球小将”,虽然不够熟练,但都非常认真。两位老师还注重培养孩子们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放松活动的意识。下课后,一个孩子兴奋地跟学校的杨校长说“我都出汗了!”
一根小小的跳绳,牵动的是我们和山区孩子的心;一个小小的足球,我们惟愿能够把快乐和希望带给孩子们。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希望能够助力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希望孩子们学会坚强、坚定意志。
【美术TEAM课程】
《泥塑·动物乐园》——刘青老师带来青岛学校特色课程“泥塑”,她还亲自制作了微课视频,采取情景教学法开阔学生眼界,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彩泥这种学习工具,既新鲜又好奇,在体验泥塑造型乐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纸艺·趣味拉花》——肖继业老师则带领孩子们一起运用剪刀和彩纸通过剪、折手法制作纸艺拉花来装扮自己的教室。
两位美术老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美术创作的体验和乐趣,孩子们下课后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动物和拉花,久久不肯离去,让老师们倍感山里的孩子对美育的渴望。
课程缤纷、技能丰富、师爱浓浓、意义饱满。支教团队的老师们全员参与,为同仁做助教,为孩子们做同伴,一起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孙皓老师、董丽华老师还为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准备的图书和零食点心,献上一份“私人定制”的礼物彩蛋。8个孩子的学习热情被老师们点燃,其中一个有智障残疾的女孩儿主动又害羞地向一位老师表达:“老师,我喜欢你。”侯永勉老师对孩子们谆谆教诲:要了解大山的文化和历史,长大向世界诉说大山的美好。
爱心扶助系真情,送教下乡促提高。此次送教助学活动不仅仅是将爱心和知识传递给了有需要的孩子们,更是表达了一片真情与期待——希望在大山深处的张家庄小学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来自大山外的温暖和关爱,树立乐观面对生活的信心,勤奋学习、健康成长,走向山外广阔的世界。
涓涓细流汇江海,市南支教团队的送教下乡志愿服务一直在默默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