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最特别的一届高考生考试结束,高考志愿的选择更是广大考生以及考生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今年自主招生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情况下,强基计划盛装亮相。强基计划,即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高考刚结束就有家长来到梧桐果咨询强基计划涉及的专业就业前景,为孩子志愿选择做足准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
小编了解到,强基计划涉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和哲学等8个专业。但是文件同样表明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应当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国家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通俗来说,也就是国家需要什么,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就招什么。
另外,强基计划还会选拔培养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人才,主要由强基计划招生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安排招生专业。
基础学科就业难度低,“强基计划”专业就业乐观
就业难度指数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企业需求间的关系。就业难度指数越小,表明毕业生就业更为容易。从2020届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学科门类排名来看,就业难度指数最小的是工学,其就业难度指数为0.45,也就是说当前工学类毕业生需求远大于供给。除了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与强基计划培养的专业关联较小,其他大部分学科都是强基计划培养的基础类学科。因此强基计划专业的人才以后的就业前景相对来说十分乐观。
但是根据部分学校的培养计划,强基计划专业的考生本科毕业后不太建议直接就业,建议继续进行深造获得更深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国家对于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要求,高校探索强基计划的本硕博连读的形式,通过强基计划进入高校的学生的培养模式与统招的学生方式不同。
工科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强基计划”强势“输血”
如上图所示, 2020届中国校园招聘需求量最高的十大专业排名中,除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及工商管理专业与“强基计划”相关性较低,其他热招专业大部分都与强基计划培养的基础学科相关。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工科类专业的校园招聘量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人才供不应求。
工科类专业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基础学科对于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呈现“卡脖子”局面,与基础学科发展较慢,顶尖基础学科人才缺乏密切相关。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强基计划里面的基础二字,涵盖了大量理学,工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医学,农学等交叉性基础学科。
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
高新技术行业求贤若渴,“强基计划”学生将大有所用
2020届中国校园招聘需求量排行前十的行业来看,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需求量最大,招聘需求量占全部总需求的11.29%。其次是教育行业,占比为6.15%。但是从需求涨幅来看,教育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石油/石化/化工行业以及房地产开放等传统行业的需求涨幅低于计算机软件、制药/生物工程、计算机服务等需要基础学科支撑的高新技术行业。因此从行业需求来看,强基计划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选择十分广泛。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可知,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主要聚集在智能科技、先进制造、高端芯片与软件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人才非常紧缺的人文社科领域。36所试点高校必须要重视基础学科对于行业的支撑及引领作用,为高校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者是基础学科成绩拔尖的高中学生,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出一批出身名校的高端人才。
科研型硕博专业薪酬可观,“强基”人才月薪轻松破万
根据2020届中国高校毕业生岗位薪酬专业排名来看,高薪专业大部分都是科研型的硕博专业,其中导航与信息工程专业薪资最高,达到了月薪22645元。这些专业与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高新技术行业精准对接,培养出的人才一般直接进入国家科研机构,享受丰厚的薪资待遇。新的强基计划就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这意味着通过强基计划进入这些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高校和国家有着非常大的教育资源倾斜;同时政策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强基计划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薪酬待遇上让普通高校毕业生望尘莫及。
“强基计划”助力高校成为城市人才储备库,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
全国来看,广东对强基计划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江苏,另外强基计划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北京、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也十分抢手。强基计划施行元年,共有36所试点高校参与强基计划招生,包括北大、清华在内,这36所高校均为“双一流”名校。高校人才培养是各地区人才需求满足的重要蓄水池,从这些高校所在地区来看,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可以看出,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所在城市都位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一方面,这些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学生们在这里能够帮助自己拓展视野、提升思维、开阔眼界;另一方面,这些地区优秀的企业云集,对强基计划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
高端人才是企业开源的前提,在今天,在选择投资地区时将高质量人才储备视作重要决策因素,似乎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因此,施行强基计划的高校应当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成为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储备基地,助力企业发展,助力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