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30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王正谱前往雅安、甘孜调研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和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部署要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党校+基地”模式,推动市县党校走特色办学之路。(7月2日,《四川日报》)
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党校一经创办,就担负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骨干人才的重任,听从党的指挥,随党转战南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推动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作风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坚持党校“姓党”,是由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党校的灵魂所在、生命所在、优势所在、特色所在、力量所在。“党校姓党”不仅仅是党校的标签,更是党校与生俱来的特质。党员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党校的重要职责,更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党校工作必须向党中央看齐,倘若党校不姓党了,那党校就没有存在必要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必须坚持好党校姓党,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始终。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伟大梦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共产党人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实的必然要求,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党校与党本是血脉一体,党校“信党”天经地义。通过有计划地培训,提高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党校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党校是党的理论阵地,要牢牢把握好“姓党”这个根本原则,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信党”,才能承担起思想教育大“熔炉”、干部培训大课堂的职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是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要坚信,“姓党”的党校必然能把“信党”的理念传播好,在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上大有作为,为党凝聚起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前行奋斗的强大力量。(玉珑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