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关心服务残疾人,营造扶残助残氛围,提升辖区残疾人生活质量,市北区敦化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改造工作方法,持续提升持续提升助残服务水平,提高辖区残疾人幸福指数。
运用“7122”工作法,确保“应享尽享”
在与区残联残疾人数据进行比对时,街道工作人员发现金坛路社区一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居民刘某未在社区上报名单中,通过联系得知该居民已搬至市南区居住,因不方便一直未办理领取补贴手续。街道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耐心为其讲解政策,并沟通其监护人及时到社区提交材料,及时办理了补贴申请手续。
为做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有效遏制多发、重发及漏发的情况,敦化路街道针对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残疾人建立一人一档,采取“定期复核制度”,对残疾人信息每年复核一次,做到应补尽补、应退则退。在此基础上,街道深入总结经验,采取申请信息7对比、享受政策1告知、业务部门双审批和工作人员双签字的“7122”工作法。在第二季度的重残补工作中,运用“7122”工作法审核申请信息390条,对比核查出6人不符合申请条件,对符合条件但未申请的5人通过一次性告知已申请补发。借助该工作法,工作人员办理流程更清晰,信息逐项对比更精确。
开展残疾人护理培训,推动智慧护养
为提升残疾人护理员护理水平,保障辖区残疾人生活质量,街道联合市北区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心举办了市北区残疾人护养智慧平台启动暨敦化路街道残疾人护理员培训会,为街道残疾人护理员普及培训了“贴芯点”智慧平台的功能和使用,并就目前残疾人护理常见问题做了解答,为参训护理员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贴芯点”智慧平台是“机构-社区-居家”线上线下三位一体的助残服务平台,通过手机、电视下载APP“云服务中心”,可实现线上线下主叫、代叫、认证等服务,残疾人及其家属、残疾人居家护理人员可依托平台线上服务在线远程沟通、服务、评估服务质量,还可以远程诊疗、送医送药上门。“残疾人护理员大多为残疾人家长或亲属,年龄普遍偏大,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党员干部、网格党员骨干作用,通过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等方式,确保护理员熟练掌握平台操作方法,切实为残疾人解决生活难、就医难的问题。”敦化路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孟冬雪介绍说。
关注残疾人家庭困难,延伸服务触角
金坛路社区居民李某与妻子都是听力一级残疾,2020年4月,两人的小家庭迎来的新生命,两人欣喜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困扰。受身体情况限制,两人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支出,经常入不敷出,养育新生命的多项开销更是让小家庭雪上加霜。
依托社区网格员、楼组长这些党建网格一线“听哨人”,社区及时掌握到这一情况并上报街道,街道工作人员主动靠上服务,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立即帮助夫妻俩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并上门为他们准备好办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各项材料。每月1200元的补贴,为小家庭缓解了燃眉之急,陈某夫妻俩特别感激街道工作人员的全方位服务,用笔写下“谢谢你们,为我们家解决了大问题” 。
敦化路街道目前有各类残疾人员1160人,其中低保低边家庭中残疾人152人,享受居家托养服务的有46人,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是街道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敦化路街道持续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依托党建网格,深入摸排辖区残疾人情况,坚持窗口受理与热线受理相结合,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提升民需民盼响应速度,通过推广残疾人护养智慧平台、开展残疾人护理员培训、创新实施“7122”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法等,扎实推进残疾人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确保残疾人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