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市北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青岛市市北区总工会与安顺市西秀区总工会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出实招、谋实效,探索“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协作并举“的出路。
统筹安排帮扶资金,拓宽消费扶贫“主渠道”
为确保东西部协作专项帮扶资金早落地、见实效,市北区总工会和西秀区总工会主要领导实地考察调研,建立工会组织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和协调推进机制,共同商定扶贫协作方案。截至目前,市北区总工会为西秀区总工会扶贫专用账户捐款130万元,为西秀区岩腊乡三股水小学捐赠物品合计20万余元,消费扶贫合计230余万元,发动工友创业联盟采购劳模工匠扶贫产品120万余元。
2020年5月13日,在西秀区岩腊乡三股水小学开展的爱心捐赠,助力解决学生们的穿衣和住宿问题,传递了情系教育、爱献山区的深厚情谊。在市北区总工会与西秀区总工会的积极协调下,青岛超银中学、青岛洮南路小学分别与西秀区岩腊乡三股水小学结为东西协作单位,双方教育系统的劳模对接沟通,携手推进教育帮扶工作,实现东西部文化的交流碰撞与互学互鉴。
市北有需求,西秀有产品。今年以来,市北区总工会探索采用“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定向采购安顺茶叶、金刺梨汁等特色农副产品,开展夏送清凉线下品牌活动、“齐鲁工惠”APP惠工扶贫线上抽奖活动。通过直播销售、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互联网途径配合宣传,提高安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扩大工会普惠服务覆盖面、传递工会对职工关爱的同时,解决扶贫产品销路问题,让更多产品信誉好、质量优的安顺特色资源“走出深山”。
携手打造扶贫车间,增强就业扶贫“动力源”
为激励职工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在创新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市北区总工会定向捐助由西秀区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创办的6个扶贫车间,让车间进乡镇、进农村,吸纳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也为残疾人提供脱贫出路。截至目前,累计带动100余名困难户实现就业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26人实现脱贫。
绣娘坊蜡染刺绣培训、傩雕技艺班开在农民家门口,劳模面对面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把技艺交到农民手里,让农民搭上就业“直通车”奔小康。通过就业培训,不仅提高了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挖掘了劳模的扶贫资源,又丰富了扶贫路径,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积极推介文化产品,擦亮产业扶贫“精准牌”
市北区总工会与西秀区总工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市北区橡胶谷园区大中型企业集中优势力量和工友创业联盟电商平台优势,在橡胶谷园区设置安顺农产品、工艺品展销区域,搭建起“安货入青”销售平台,在拓展安顺特色产品销路的同时,也给青岛当地企业提供新的思路,通过融合与创新,以现代时尚方式演绎非遗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实现双赢。
7月31日,在橡胶谷举办的安顺·青岛东西部协作劳模工匠扶贫产品推介会,吸引了周边企业、市民、工友创业联盟企业代表及媒体记者200余人到场。推介会现场邀请了西秀区当地蜡染、傩雕、竹编等劳模工匠大师布展非遗特色工艺品现场制作,开展东西部协作促销活动及风土人情宣传推介活动,对强化东西部文化融合、提升市民对安顺特色产品的认同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土生土长的安顺人,拥有蜡染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西秀十大名匠等多个头衔的杨婷婷所在的蜡染工艺展区在推介会当天引来了众人的围观,手握蜡刀的她笔触流畅、手法娴熟,只用几笔,一只活灵活现的吉祥鸟便跃然而出。杨婷婷告诉工作人员,见惯了商场时尚服装的都市人如今越发偏爱天然印染服饰,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团队创作设计中,近几年他们搭乘市北对口扶贫的快车,通过参加展销会、网络直播不断拓展销路。
享誉全国的青岛品牌团队郝建秀小组也参展其中,这支成立了68年的团队带来了时尚与舒适兼具的天丝、木代尔、绢丝等产品,说起参加此次推介会的初衷,团队负责人姜才先介绍说,希望通过这次产品文化交流,将蜡染工艺和傩雕图案融入到产品设计中,通过购买设计产权、聘请当地民间手工艺者、帮助当地拓展销路等方式,实现东西协作扶贫和文化艺术的充分融合。
本次推介会的伴手礼采用融入蜡染、傩雕元素图案特别定制款青岛啤酒,用安顺特色蜡染环保无纺布手提袋包装,实现安顺非遗文化与青岛啤酒文化的完美融合。在后续品牌推广的过程中,青岛啤酒也将携手安顺非遗文化漫游世界,助力安顺非遗文化世界腾飞。
同时,乘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东风,借助橡胶谷园区作为集国际贸易中心、会展中心、信息中心、创业孵化中心为一体的高端行业平台和信息集散地优势,安顺非遗特色工艺品、农产品有机会走出国门,填补国外市场空白。
山海相连,携手情深。下一步,市北区总工会与西秀区总工会将继续拓展协作的深度和广度,聚力擦亮安顺特色名片,吹响精准帮扶集结号,助力攻下脱贫攻坚战最后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