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青岛市南人社局以硬功夫啃硬骨头,输血和造血两手抓。截止目前,对口扶贫地宕昌县来青实现新增就业80人,同比增长25%;安顺市平坝区来青实现新增就业35人,同比增长40%。两地来青岛返岗就业36人,同比增长350%,新增就业与返岗就业实现双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亦是脱贫之根。今年以来,青岛市南区人社局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狠抓扶贫攻坚重点环节和关键任务,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较好成绩。
包车定点,“一站式”入企强服务
“我老家是贵州平坝的,去年在市南人社局同志的帮助下来到新和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市南办事处工作。这边吃住条件都挺好,工资也高,这不今年把儿子也带来了,想着俺爷俩多挣点钱,年底带个大红包回家”李玉伦开心地说。
李玉伦打工的新和盛农牧集团是一家集肉鸡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前期受疫情影响,企业复产后员工到岗率低,缺工严重。市南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走访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将企业招工信息推送到东西协作地人社局,由劳务工作站通过网络招聘形式招募人员,然后采用包车定点“一站式”入企的方式将劳动力直接输送到企业。“政府专机专车送工人到岗不仅缓解了我们的用工难题,员工健康方面也帮我们严把入口关,机票费用和车费还能部分报销,切切实实给我们减轻了负担。” 新和盛农牧集团市南办事处负责人陈延志感激地说。
据了解,上半年青岛市南人社局通过3趟专机、5辆专车分别从平坝和宕昌输送242名当地劳动力来青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2人。同时结合对口协作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储备有效岗位信息,为宕昌县和平坝区提供海信、海尔、赛轮、新和盛等20家企业共计4439个优质岗位,采用线上招聘、网上面试方式,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实现了一对一衔接匹配。
东西协作,劳务工作站做“红娘”促就业
为更好地帮扶对口扶贫地区人员就业,青岛市南人社局健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联动,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挂牌成立了驻市南区劳务协作工作站,由对口扶贫地人社局派科级干部在市南区驻点开展劳务对接,为务工人员提供帮助。
赵想花、王银全夫妇是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019年来到青岛市南工作。“市南人社局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接站,还送来了饼干、辣酱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劳务协作工作站的同志还帮我们联系工作,给我们解决了许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有政府帮助,在青岛工作很放心” 赵想花感激地说。今年返岗,夫妇二人把父亲也带来了,“老人看着我们两个干的起劲,也就不担心来青岛不适应了,踏踏实实跟我们一块来了,也赶了回时髦成了“上班族。”
扶贫真不真,群众心里都有杆秤。这几天,对口帮扶地的老乡和青岛的企业不约而同地给青岛市南人社局送来锦旗。甘肃省宕昌县务工人员送来的锦旗上写着:“思民生,解民难,做实事,暖民心”、青岛企业送来的锦旗上写着“心系企业优服务,落实政策助发展”、贵州平坝区的锦旗上写着“真情帮扶,一心为民”
“这些褒奖和赞誉对我们是鼓励更是鞭策”青岛市南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段薇说,“脱贫攻坚到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让对口扶贫地区的打工者在市南工作舒心,生活安心是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希望,也是我们的责任”。为更好地开展服务,上半年疫情期间,工作站建立了人社局、企业、劳动者三方日报告联系制度,每日对接来青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上岗进度,及时了解来青务工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在心理和职业指导方面给予关怀,做到“服务全程、定期回访、重点监控”,面对面向务工人员解惑释疑,做好人员对接和安抚工作。好服务才有好口碑,好口碑是最好的招牌。这样一个影响一个,两个带动一双,青岛市南区在脱贫攻坚决战役中取得了1+1>2的建档立卡劳动力帮扶成效。
精准施策,“订单式”培训提技能
强技能才能稳就业,稳就业才能真脱贫。青岛市南区人社局坚持“输血”和“造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宗旨,根据贵州、甘肃两地产业发展情况,与当地人社局合作,因地制宜在贵州平坝区开展蜂糖李种植、茶叶种植等专业培训,在宕昌县开展了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等专业培训。同时提前收集专业所涉及到的产业岗位,在班次结束后组织岗位精准推介环节,实现了培训后80%的学员直接上岗就业。
2020年,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来青实现新增就业80人,同比增长25%;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来青实现新增就业35人,同比增长40%。组织建档立卡劳动力参加培训71人,同比增长13%;2020年两地来青岛返岗就业36人,与2019年相比大幅提高,同比增长350%,新增就业与返岗就业实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