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宝山镇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加快“蓝莓小镇田园宝山”建设,让“花果宝山”的瓜果香气飘向全国,不仅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甜蜜的享受,而且助力当地百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蓝莓种植面积2万余亩、苹果种植1.1万亩、猕猴桃2千亩,其他果品近万亩,年产总值达6亿元……因独特的土壤特性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一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种植出来的水果远近闻名,该镇也被誉为“花果宝山”。特别是近年来,宝山镇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加快“蓝莓小镇田园宝山”建设,让“花果宝山”的瓜果香气飘向全国,不仅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甜蜜的享受,而且助力当地百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宝山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 孕育高品质瓜果
宝山镇地处风河、洋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域内地形主要为缓坡、丘陵,以轻壤土为主,PH值在4.5至5.5之间,土壤肥沃。除此之外,该镇境内无任何污染型工厂企业,灌溉用水为山泉水,零污染,矿物质含量高。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各类高品质的瓜果。苹果,便是其中之一。
宝山镇不仅水资源丰富,而且水中矿物质含量高
据了解,该镇拥有六十多年的苹果种植历史,主栽品种以红富士、明月为主,年产优质苹果2万吨,年产值1亿元。而“宝山苹果”作为西海岸新区成立以来第一个果品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素以“色艳、皮薄、汁多、肉脆”闻名。
为什么宝山镇能种出这么好吃的苹果?
“独特的小气候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宝山苹果的生长提供优越的环境,而后期管理则更加重要。”在占地400多亩的青岛金果生态园里,园区负责人王波告诉记者,他的果园建立八年来,坚持采用绿色防控、酵素、有机肥替代化肥、园区生草覆草、水肥一体化等生产模式,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农药和激素类产品,才得以保证果实的品质优良。
据王波介绍,在宝山镇的各个果园里,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化种植管理已经成为了常态。除了苹果树以施有机肥和农家肥为主,还采用大行间种草的模式,解决了苹果树之间互相遮挡、苹果受光不均匀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苹果树的日照时数;同时,依靠鸡吃虫、鹅吃草的生态循环来控制虫害,靠各种植物的科学搭配种植来维持生态平衡。这样种植出来的“宝山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5%,糖度极高,最高可达20%;果肉微黄、肉脆汁多、酸甜适度、果香浓郁,入口爽脆无渣,富含钾、钙、磷等微量元素。
宝山苹果素以“色艳、皮薄、汁多、肉脆”闻名
苹果主产村上柴村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果业强村、青岛市名优果品示范园,“明月”苹果和“红富士”苹果在青岛市第十二届果品展评会上荣获“特优果品”的称号……如今,“宝山苹果”已成为周边县市家喻户晓的知名农产品名牌,并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大城市的超市、果品市场现“身”,还进一步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瓜果产业兴盛 打造生态新名片
宝山蓝莓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历时20年。2001年10月,宝山镇金沟村首批定植的530亩蓝莓,一举开创中国蓝莓标准化种植先河;2018年12月14日,“宝山蓝莓”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宝山镇蓝莓种植面积已超过两万亩,蓝莓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如今,“宝山蓝莓”成为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宝山的沙性土壤矿物含量高,同时作为风河及洋河发源地,拥有无污染的水源,对蓝莓种植和生长非常有优势。我当初选择在宝山种植蓝莓,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条件和潜力。”宝山镇蓝莓种植大户徐连明说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已经建立4个园区,近70个棚,面积达到480亩。经过长期种植蓝莓不断筛选,综合果型、果粒大小、口感等因素,种植奥尼尔、薄雾、莱克西等多个蓝莓品种,年产量在10万斤左右。
成熟后的蓝莓果实,格外诱人
作为西海岸新区重要的蓝莓生产地,随着种植面积和树龄增加,这里的蓝莓产量也在快速上升。面对蓝莓产业新常态,种植户们不断从管理、市场、产品销售等环节寻求突破,促使蓝莓产业进入“精耕”时代,也让“宝山蓝莓”的品牌内容不断丰富。
据了解,目前,宝山镇拥有蓝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不同形式的蓝莓经营主体100余家,初步形成了涵盖品种引进、种苗繁育、基地种植、果品深加工及销售的产业链。
采摘蓝莓中
为了更好地做大做强蓝莓产业,丰富宝山蓝莓品牌内涵,宝山蓝莓产业协会应运而生。
“我们成立蓝莓产业协会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老百姓销售蓝莓,未来的宝山镇蓝莓肯定要进一步做好技术培训和推广,保障产品质量,努力把宝山蓝莓培育成知名品牌。”宝山镇蓝莓产业协会会长隋军告诉记者,近几年也在不断尝试销售模式转型,先后和京东、顺丰等签订了战略合作,邀请30多家电商进驻,采取网络营销,经销采购,径直配送能多种方式。2020“宝山线上蓝莓节”期间,更是通过产地直发来提升宝山蓝莓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宝山镇党委书记臧浩宇通过直播平台向全国网友推介“宝山蓝莓”
多产加快融合带动旅游产业兴旺
“花果”既是宝山的产业支柱,也是宝山镇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基础。
眼下,走进宝山镇风河源生态农业园,众多品种的猕猴桃渐次成熟。迎着阵阵微风,一个个毛绒绒的猕猴桃散发着诱人清香,硕大的果实摇曳在绿叶间,酸甜的芬芳弥漫在整片果园。
走进宝山镇风河源生态农业园,众多品种的猕猴桃渐次成熟
经历三年的改土养土、七年的原生态管理,目前,风河源生态农业园已种植了2000亩共三大类7个品种的猕猴桃,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品质广受好评。这得益于园区通过在各种植区域周围种植香椿、蓖麻、万寿菊、薰衣草、油菜及园内生草,吸引昆虫鸟兽,依靠动植物的相生相克、生态循环达到动态平衡,实现零农药化肥膨大剂。同时,还采用宝山山泉水,以全自动滴灌设施智能调控,节水减排,保证猕猴桃的品质。
“每年猕猴桃成熟的季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青岛风河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傅桂欣告诉记者,完全依托生态化的种植模式,让这里不仅有猕猴桃,还有各种鸟类、鸭子、散养鸡,让不少来到这里的城里人感受到乡间生活的乐趣。
硕大的猕猴桃果实摇曳在绿叶间
除了采摘,园区还开展了“私人定制”。所谓私人订制,就是认养一棵猕猴桃树,上面挂着一个牌子,可以给取名字,整棵树上所有的果子都属于认养人。认养人平时也可以来参与猕猴桃的养护,包括帮忙剪枝、除草等。“这种新颖体验方式,已经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傅桂欣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她们还将进行线上整合大型水果营销平台,线下发展高档社区配送,凭借优质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成为北方高端猕猴桃市场的领军者。
近年来,宝山镇花果产业规模日趋扩大,特色农业取得新进展。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蓝莓、苹果、猕猴桃为主,其他水果为辅的果品产业聚集发展态势,按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模式,各类果品、花卉种植面积近5万亩,构建起“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全年有果”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同时,该镇还整合了镇域内30余处现代农业园区,探索“特色园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宝山寻宝”旅游品牌,推出花果系列采摘游活动,平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可实现旅游收入2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