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6年以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部门职责,按照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和本领域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提供行业扶贫资源,统筹推进本领域政策扶贫、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等方面重点工作,精准助力全市扶贫保障工作,确保扶贫各项任务取得扎实实效和阶段性成果。
在即墨区田横镇,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耕地11595.15亩,新铺设混凝土和沥青道路超12万米,新建拦水坝和蓄水池超120座;在平度市蓼兰镇,已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落成30千瓦的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产业的注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在平度市明村镇闫庄北村,村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通过筹建农产品交易市场,购置商业物业出租等方式,增加村集体年收入近20万元……
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脱贫攻坚项目的实际推动下,一个个美丽新村陆续崛起。
■闫庄北村驻村书记李华玲(女)指导村庄规划编制。
行业扶贫:土地是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土地政策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措施,因地制宜地施以合理的土地政策,是开启扶贫攻坚的一把“金钥匙”,按照扶贫开发项目用地需求,我市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探索推进“点状供地”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盘活利用农村闲散土地,全力保障涉农区市扶贫开发用地土地供应,有效支持了贫困村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土地供应呈不断增长趋势。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先保障脱贫攻坚用地,加强扶贫项目建设用地计划保障。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要求,市级统筹计划指标用于扶贫项目建设,及时完成项目组卷报批。在专项安排扶贫用地计划的基础上,市级统筹调剂其他用地计划,对扶贫项目所需用地计划应保尽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姜德志介绍说。
据悉,2017年我市安排21930亩切块给区市自行支配,由区市自主统筹安排保障脱贫攻坚用地。2018年和2019年市级分别统筹1300亩和4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用于支持扶贫等民生项目。2020年国家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管理进行改革不再直接下达我市计划指标。为支持扶贫等民生项目建设,我市统筹5%的消化存量地产生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合590亩),为相关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
站在平度市东阁街道桃源村高处环顾,一层层梯田依山赋形,绵延如带,一片片规整的良田四周串联着乡间小道,其间排水沟、集水窖等一应俱全。一年间,这里的光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这幅崭新“乡村图景”得益于我市开展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经过整治,土地平整了,肥力上来了,农作物亩均增收近三成,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提起来了。” 一名桃源村村民笑着告诉记者,不仅如此,通过土地整治工作,道路修建、灌溉及排水等设施也都会配备建设,既提高了耕地质量,又增加了耕地面积,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统一。2016年以来,我市土地整治规模累计达到55万亩,完成新增耕地9.5万亩。
此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2016年以来,联合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向公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20年,推动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成自动化监测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
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面,协助区市政府对经济薄弱镇、贫困村因采矿行为造成的破损山体修复提供专业技术支持,2018年以来已累计治理135处。目前我市坚持“政府指导、规划先行、市场参与、多元实施”的矿山生态修复青岛思路,采用“矿山修复+产业发展”模式,整治面积约2238.5亩,整理出农用补充耕地指标940亩。
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
乡村振兴是农村地区稳定脱贫的基础保障。
为了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印发了《青岛市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指南(试行)》《青岛市村庄(群)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建立了村庄综合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山东省村庄分类指南(试行)》,指导区市对原村庄分类进行重新梳理研判、分析论证,立足实际,谋划长远,以集聚提升类村庄为主体,严控搬迁撤并类村庄数量,完成了全市开发边界外3600多个村庄的村庄分类。同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了市县两级村庄布局规划初步成果,并同步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现已完成部分村庄规划初步方案。
金秋时节,走在平度市古岘镇二里村古色古香的步行街上和七弯八拐九曲巷道里,拳馆、茶馆、酒馆、染坊、私塾等各类含有丰厚农耕时期文化符号的产业形态展现在面前。而这一切得益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放活的宅基地使用权。
据古岘镇二里村党支部书记李泽法介绍,以前宅基地只能自己使用,最多也是在本村村民之间买卖,这几年外出务工村民增多,闲置的宅基地也多了,看着那么多宅基地就这样浪费,村民既心痛,又无奈。现在好了,宅基地能流转给本村之外的人,不但能住,还能搞旅游、搞民俗。李泽法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通过闲置宅基地流转,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通过旅游税收等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据悉,2018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文件明确平度市作为山东省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次进行工作督导。随着《平度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暂行办法》的出台,为平度市闲置宅基地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乡村振兴创造了必要条件。
此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扎实推进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我市作为第二批国家试点城市之一,重点在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开展第一批试点。其中,城阳区完成全省首个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项目供地手续办理工作。该地块位于城阳区城阳街道崇阳路北、阜成路西,面积为11627平方米(约17.44亩),目前正在办理建筑施工手续,计划建设租赁住房300套。
对口帮扶:将“源头活水”注入贫困地区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驻村才有实效。”对于驻村干部李华玲来说,看着明村镇闫庄北村村民日子越过越好,是她最大的心愿。驻村两年半来,她内引外联1300多万元投入帮扶驻村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光伏发电、物业等项目建设以及农田标准化建设等,每年为村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改变。
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近年来,包括李华玲在内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联系帮扶工作从未间断,借助单位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为平度市蔡兰镇小八里村、侯西庄村、前沙湾庄村,明村镇闫庄北村、庄子村,黄岛区大村镇,即墨区移风店镇青中埠村等多个村庄解危济困。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今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山东菏泽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签订了有关帮扶协作框架合作协议,在土地规划、不动产登记、耕地保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结成长期战略援助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落实合作具体事宜。
此外,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也是重要的扶贫手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和其他农用地(即拆旧)后,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可用于城乡建设(即建新),获得收益返还农村,用于支持“三农”。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则是为支持脱贫攻坚建立的有力制度机制。
近年来,我市使用跨省调剂节余挂钩指标近3500亩,合计使用资金超10亿元,在加快青岛市各功能区发展的同时,也为国家级贫困“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姜德志表示,下一步,要切实增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决心信心,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着力健 全长效机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收官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凝聚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