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不到山水之间,
哪里知道自己对山水的痴迷如此这般?
读了一万篇山水田园诗词,熟读了桃花源记,
都不抵真的来一次城市微旅行,感受诗意栖居。
那些诗性、雅性、真性情,阿朵小镇收藏其中。
发起这次秋日雅集的想法,源于对中国传统节目重阳节的向往。
重阳节,虽不比端午、仲秋、春节在中国人心里那么重要。但是,重阳节恰逢秋高气爽之时,敬老在心,登高在行。不必驱车太久,九十分钟的路程远离都市烦忧,直达藏马山,在山水的拥抱中,享受静谧与恬淡,充满诗意的探索另人向往。
藏马山深藏一处都市桃花源,融创阿朵小镇。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的诗词画面,如一幅长卷,从抵达阿朵小镇那一刻起,徐徐展开。
落客亭下马,经过泗水回廊,即可沉浸在苏式建筑的拥抱中。
苏式建筑注重庭院的打理,这与南方苏州一带人的性情有关。自古以来,苏州一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庭院是主人的休憩之所,也是生活品位的彰显。山石、流水、落花、草木,每一处庭院之景,既要有美学考量,更需要中国风水文化的承载。苏州人自古寄情于亭台楼榭,寄情于草木山水,庭院中的花开花落是季节的赞颂,更是解析生活诗意的理想之地。
踱步连廊、嬉戏锦鲤、闲庭信步、步步生风。每一次不被打扰的注目,都是洞察中国院落美的契机;每一处不留神的回眸,皆有清风徐来。一步一景,一季一情。
🍴
袅晴丝,吹入闲庭院。——《牡丹亭》
山脚下,阿朵别院的青砖黛瓦自成一景。远眺,藏马山上的石痕像宋画中的皴。那种饱满的山峦上的线条,像艺术家画笔的技法呈现。连成一排的别院建筑就像画卷里的景。你穿梭别院各处,既是欣赏庭院景色,也是身在画中。
从别院散步到山中小路,会经过小镇商街,小铺的吆喝声亲切而熟悉,是在记忆里,也是近在眼前。从山脚出发,一路向上。上山上山,一路向上。
不到山中,怎知秋色几许?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爬到山顶,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可以俯瞰到整片阿朵小镇。秋日登高,才知天地之浩大,心胸之宽广。
云茗茶舍的室外露台,是爬完山之后的理想去处。院子里,烹茶煮酒,诗书涵咏。远山近竹,尽收眼底。茶余饭后,院子是承载诗情的空间,更是人与人交互情感的最佳去处。喝一杯茶,品三两点心,话几句家长里短。那些闲适岁月里的悠然自得,如此这般。
🍴
丘田沃野,红薯飘香。在阿朵小镇的丘田,烤红薯的味道弥漫开来。专属于业主的丘田尊重自然农法,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性趣,选择专属自己的种植选择。
迎着溪泉、田野与山峰,耕种一小片田野。在肥沃的土壤中,播撒希冀。播撒归心的种子,然后等待土壤的孕育,等待风雨的滋润,等待时间的历程。
农作成熟的时候,就是丘田上载歌载舞之时。我们把收获到的红薯放进土灶里,现场烤熟。轻轻掰开地瓜表皮,红橙橙的地瓜瓤甜香四溢,热气腾腾的来一口!
原来,生活变简单,幸福就会来。
我们在庭院里喝茶,在月光下饮酒,在丘田上耕耘,在山间徒步,在水畔冥想,在古街邂逅…..这里发生的一切,与都市的车水马龙无关,与生活的焦虑烦忧无关,但与你的心有关,与你的快乐有关。
如果可以,就来这里住几晚!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在阿朵小镇,耕心养云。
如果可以,就来这里栖居!诗和远方,不在别处,近在咫尺。
月上柳梢,我在二楼的卧室里,熄了灯。我将头仰向四十五度的夜空,漫天繁星。这似曾相识的星空下,我酣然一场云淡风轻的美梦。
作者简介:
大嘴儿,中华美食频道当家主播, CCTV-2 《消费主张》嘉宾主持,旅游卫视《环球大买家》嘉宾主持,主持代表作:中华美食频道《寻味大中华》《食物的秘密》等,青岛电视台《美娱来了》《健康新食代》《宝贝厨房》等。近十年的电视、广播节目的主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美食知识。足迹遍布全球,访问过100多位国内外烹饪大师及米其林级别主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