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的青岛,最近各区市都出现了新思路、新打法、新操作。从民生补缺、融合发展到老城新路,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城阳区:引好学校建医院,用新场馆办会展
今天上午,城阳区发布消息显示,12月10日,由青岛市主办、城阳区承办的2020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将在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这应该是城阳区首次利用红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活动。
位于高新区的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在行政区划上又属于城阳区。
其优势非常明显:作为迄今为止青岛最大的会展中心,集酒店、餐饮、会展、办公于一体,展馆面积达14.5万平方米,有935间标准客房和高级套房,配备超过2500个车位。缺陷也很明显:场地大、展会少,常年处于“吃不饱”状态。
从此次展览来看,展览面积2.6万平米,包括智能生活、时尚生活、食品及农产品、康养、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等。
如此大规模的展会,对于青岛用好日韩地缘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做好双节点城市都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当然,也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带活周边街道,聚合人气商气。
除了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另一个大型公共设施:全省最大的体育场,市民健身中心也逐渐被城阳利用起来。今年,胶州湾足球联赛在此举办,此后城阳还考虑把市民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放到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举行。
以实际行动推动城阳区、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融合发展,着眼整个北岸城区未来的战略考量,城阳正大力建设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
城阳利用好全域的大型设施设备,提前在地铁8号线、高铁红岛站、胶东新机场启用前布局,无疑受到居民与企业的欢迎。
而随着这些青岛市重点项目、大型设施不止为高新区,更为城阳区、胶州市和全市所用,未来地铁9号线、10号线等也会优先考虑其走向和站点,从而凸显这一片区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补齐民生短板,建设品质之城方面,城阳近期也有了大动作:
医疗方面,青岛市妇儿医院城阳院区落地,红岛卫生院的新址已基本确定,河套卫生院的选址正在进行中;
教育方面,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在棘洪滩街道落地,北大培文学校公办、民办两个校区在上马街道布局;首都师范大学和衡水桃城中学等高校、名校合作办学事宜正在积极推进。
高新区:抓好优势产业,用平台借“机”起飞
11月23日,作为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顶尖盛会,2020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青岛高新区举行。
作为集聚了青岛八成以上机器人企业的高新区,在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的背景下,不仅交出一份靓丽答卷,而且正成为青岛新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以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为例,今年前四个月,疫情对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下半年订单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目前公司注塑机械手和龙门机器人的产销量位列全国第一。
青岛宝佳自动化有限公司上半年产值逆势增长162%,在饲料行业的智能集成装备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在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带动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速度达到34.1%。
大会举办期间,高新区管委与上电科机器人中心、上海中机联等6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作为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青岛高新区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制造、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到配套服务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条,与全市的工业互联网之都相结合,机器人产业将迎来腾飞的良机。
青岛市:遴选重用年轻干部,把握国际新机遇
不止是城阳区和高新区,青岛的各区市都呈现出崭新气象:
市南新领导到位后,以科技点亮天主教堂为全新起点,将把中山路打造成直通大海的国际商业步行街,青岛湾打造成时尚之城,以科技与创意振兴老城区;继续发展总部经济,留住最铁合伙人。
在全市层面,青岛遴选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其中,副局级30名、正处级40名、县级市正科级30名,“80后”占比近90%,“年轻化、专业化”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以新干部激发新思路、新政策,用新定位发展新经济、新业态。随着RCEP的签署,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达成,青岛刀刃向内、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加强合作的态势良好,面向未来的新青岛,全新一极的胶东城市群正在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