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赵均民带领14名艺术家赴甘肃宕昌县开展以“文化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采风活动,陇南市文联主席张红巧、宕昌县文联主席刘辉陪同参加相关活动。
风景如画的官鹅沟,古老神秘的宕昌国遗址,神奇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加上独特的羌藏风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宕昌旅游独具魅力,前景十分广阔,处处呈现出投资兴业、旅游观光、乡村振兴的可喜成果,极大地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灵感。让艺术家们在火热的基层建设现场挖掘鲜活的创作素材,深入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思想,用手中的笔触为乡村振兴加油鼓劲。
青岛西海岸新区剧协副主席刘玲说,“山水,是诗歌的远方,情谊,是诗歌的灵魂。在旅游胜地开展文化扶贫”交流采风,就是要为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这也是我们东西协作推进全域旅游、文化旅游融合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诗人心怀美好,从青岛的四面八方汇聚陇上江南,汇聚美丽官鹅沟,这不仅是山海的召唤,更是爱的召唤,也是新时代文学责任与担当的召唤。”
东西协作,宕昌模式奏响产业扶贫最强音。宕昌县组建了羌源富民公司,引导全县1.49万户5.92万名贫困群众,将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336个村办合作社抱团发展,持续推进村办合作社联合控股富民公司带贫的产业扶贫“宕昌模式”落地见效,建成11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0万亩,发展食用菌大棚774座、中华蜂7.6万箱,引进投产甘肃琦昆公司中药材仓储物流项目,规模120万只的北京德青源金鸡扶贫项目全面达标投产,建成了年产能2000万棒菌棒加工厂、年加工600吨蜂蜜加工厂,构建了中药材、食用菌、养蜂、养鸡“四大产业”体系。
小小中药材, 脱贫大产业。走进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扶贫车间里,随着机器的隆隆声,一片片鲜切的黄芪、当归饮片流出来,散发着浓郁的药香味。仓储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的装袋子,电商部的年轻人们忙着在线上交易……,据公司负责人张成军介绍,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兰州民建思源企业联谊会会长、民建兰州市委会企业委副主委高建军投资2.1亿元建设。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立足于“千年药乡”的资源优势,提高中药材加工的成品率和中药材产品质量,推动当地中药材向优质、特色、规模、高效方向发展,助力当地药农切实脱贫增收。
甘肃琦昆公司紧扣县域脱贫攻坚龙头企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找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结合点,加强企业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在培训内容上将企业文化精神塑造有机结合,凝练具有独特基因企业文化的主阵地,推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落实,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刘辉在笔会交流中说。
青岛艺术家采风交流期间,深入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采风交流,举办笔会,了解甘肃琦昆公司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社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龙头”作用的情况,艺术家们用笔和镜头记录,纷纷点赞、肯定甘肃琦昆公司是宕昌县“产业发展的龙头,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活动中,艺术家们先后走进官鹅沟大景区、哈达铺玉岗矿泉水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甘肃琦昆公司中药材仓储物流生产车间等地参观学习,认真了解宕昌模式,科技前沿、重点企业、文化产业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通过实地参观、近距离接触,艺术家们加深了对宕昌的认识和了解,直观感受东西协作以来的发展变化。
“山”“海”手拉手 一起奔小康 。自青岛市与宕昌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两地始终秉持“中央要求、宕昌所需、文联所能”的原则,紧紧围绕精神扶贫、采风交流、产业合作、携手奔小康等重点任务,高位推动扶贫协作工作向纵深发展。并以宫鹅沟美丽风光、繁荣乡村题材创作为重点,多次组织采风写生活动,创作了一大批文学、摄影、书法、美术、音乐等人文、自然、乡土题材作品,在两省市及各级媒体刊发,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凝聚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