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阁街道自2016年初成立扶贫工作办公室以来,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攻克难关,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赢得了贫困群众和社会的好评。
这五年,辖区的6个贫弱村庄全部摘帽,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到6万元以上,有的村庄达到了20万元。
这五年,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405户全部脱贫,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由3718元增加到11556元,年均增长30%。
东阁街道是怎样做到的?
发挥区位优势,增创集体收入
在贫弱村庄帮扶上,街道发挥区位优势,集中利用6个村庄的扶贫专项资金,通过进城异地置业的方法,购置了位于贸易城东侧的汇通金融大厦B栋部分写字楼店面,购置后采取返租方式,每年获得投资(租赁费)收益。前三年东李村每年收益8万元,其余5个村每年各5.08万元,且每隔3年增长一定幅度,集体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除此之外,部分贫弱村如东李村、西李村还利用上级水库生态补偿、林业扶贫、结对企业帮扶等资金,建设了高效农业大棚、樱桃批发市场等扶贫项目,提高了村集体的年收入。
▲东李村扶贫大棚
▲西李村扶贫大棚
▲平整以后的西李村樱桃交易市场
▲西李村文化广场
因户施策帮扶,脱贫奔向小康
对于贫困户的帮扶,街道根据实际,因户施策,采取了多种方式:对于部分具有劳动能力、有一定种植经验的贫困户帮助其购置扶垄机、三轮车等农用机械,让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增加收入;对于有一定养殖经验贫困户,为其送去猪、羊,通过养殖增加收入,变“输血”为“造血”;对于部分拥有特色种植经验的贫困户,帮助他们建起草莓或蔬菜大棚,发展高效农业;对于个别拥有技术特长的贫困户,帮其购置专用设备,通过承揽生意发家致富;对于因年老体弱或病残等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家庭,积极帮助为其申办低保,通过低保兜底实现长期脱贫。通过这些方式,许多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成为脱贫好典型......
汉军寨村王炳芳,因丈夫治病欠下外债成为贫困户。街道在得知其儿媳拥有熟练缝纫技术后,按其意愿,帮其购置了2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缝纫机,通过承揽服饰、玩具加工等业务,用缝纫机“缝”出了新生活。
卢家村卢学科,因发展养殖业失利,背上10多万元债务。后来,掌握厨艺的他利用街道帮其购置的厨具、餐具,到邻近村庄承办宴席,用锅碗碟盆奏响致富“交响曲”,成为勤劳致富的典范。
大宝山村代升山,2018年利用“富民农户贷”,小额贷款5万元,建起草莓大棚,当年纯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有不少村民也相继建起了新的草莓大棚,走上了通往“小康”的致富路。
脱贫不脱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尽管所有贫困户到2016年底就实现了全部脱贫,但街道实施“脱贫不脱帮扶”政策。自2017年以来,围绕“两好三保障”的工作要求,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对贫困户实施帮扶,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一
每年为贫困户缴纳医疗保险费、办理扶贫特惠保险,减轻贫困户家庭负担。五年来,通过扶贫特惠险,先后为70余户贫困户报销住院费累计60多万元。
二
设立扶贫公益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上岗。五年来,累计为37名贫困人口安排公益岗位,并每人每月补贴800元。
▲环卫公益岗
三
开展“居住环境脱贫”行动,修缮改造贫困户房屋,不断改进贫困户居住环境。五年来,先后为150余户贫困户的房屋进行了修缮甚至翻建,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户居住条件。
四
全面解决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4月份开始,街道先后为14户贫困户接通村庄的自来水,对20余个有贫困户的村庄集中取水点进行改造,安装净水设备,彻底解决了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
潮涌催人进,扬帆正当时。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东阁街道将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笃实力行,继续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