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征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正如新年的钟声,永远是又一次出发的号角。
迎着2021年的第一缕阳光, 让我们对“极”不平凡的2020道声再见,向砥砺奋进的2021问声你好。
这个“极”字,道出这一年艰难险阻之不易,也饱含非凡成就之难得——
2020,遭受疫情冲击,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0,青岛蓝谷的改革元年。
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然而,蓝谷红帆党旗扬,乘风破浪敢为先。
这一年,我们一手抓疫情,一手抓发展,辛苦付出终结硕果。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没有阻挡蓝谷发展的脚步,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我们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抢占先机,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经济发展逆势上扬,签约项目、高新企业、科小企业数量翻倍增长。特别是一季度在抗击疫情的压力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投资额实现双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同比增长5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4.1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
这一年,我们全力打好“海洋攻势”,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我们锚定项目这个“海洋攻势”的压舱石,打造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排头兵”。新引进环球融创海洋文旅城、青岛蓝谷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智能航运技术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等重点项目180个,推动大洋钻探船北部基地码头、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智库大厦等44个项目新开工,碧桂园海洋生物产业园、华录山东总部基地、北航青岛国际科教新城等70个项目加快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国际科教新城一期主教学楼封顶
我们的产业方向更加优化明晰,明确了以海洋技术装备、海洋信息、海洋生物三大产业为主导,以高端服务、众创服务、金融三大配套产业为支撑的“3+3”产业体系。我们的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速51.1%,排名第一为科技型服务业。蓝谷产业结构由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变。
在我们这里发布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0)》,报告显示,中国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排名稳步提升,由201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4位,跻身第二梯队。
▲《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0)》在青岛蓝谷发布
这一年,我们用“改革”的冲击钻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体制机制瘦身强体,主责主业放权搞活。
将内设机构由13个精简到8个,人员平均年龄由38岁下降到35岁,硕士及以上人员比例从43.7%提升到64.8%,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不断优化,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属地和功能区协同融合,蓝谷、即墨“局区一盘棋”,成立即墨区与蓝谷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联动、共赢发展。
这一年,我们“双招双引”量质齐飞。
创新“双招双引”路数打法,组建“6+8+3+N”的双招双引立体作战体系,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辅助以26家社会化招商公司作为尖刀班,作为国有产业招商公司的体制外有益补充。今年新引进重点项目和总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87%、162%。
仅2月21日当天就完成了总投资210亿元的35个重点项目网上签约。
▲35个重点项目进行网上集中签约
9月9日在上海举办对接上海专题推介交流会,集中签约了总投资63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和人才团队。
▲2020青岛蓝谷对接上海专题推介交流会
坚持政策“引才”、平台“聚才”、产业“兴才”、环境“留才”、精准“育才”,构建海洋精英人才体系。引进各类人才累计达到6600余人,其中省级及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280余人,包括院士70余人,国家级专家60余人,省泰山系列工程人选40余人。
这一年,我们扛起了海洋产业工业互联网大旗。
在海洋工业互联网领域,加快超算升级、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金蝶软件园、深信服、威刚、智能航运创新与实验基地、网易联合创新中心、海尔卡奥斯赋能平台等项目建设,赋能赋智海洋经济发展。其中国内首艘无人驾驶自主航行系统实验船“智腾”号下水航行,首艘自主航行300TEU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开工建造,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项目正式试运营。
▲青岛蓝谷管理局与杭州网易质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鼎祥时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共建青岛网易联合创新中心项目
这一年,我们打造海洋技术装备产业集群。
在海洋技术装备产业领域,以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智能航运综合实验设施、中船重工725所、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等项目为龙头,打造海洋技术装备产业集群。携手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总投资150亿元共建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打造全球智能航运创新高地;同时配套落地“青岛智能航运产业园”,形成从科研到产业的一条龙产业集群。新引进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项目,联合华能、大唐、国家电力等五大央企,成立青岛市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产业联盟,可拉动间接投资近千亿元。
▲国家深海基地
这一年,我们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跃级。
金融产业领域,新增投资类金融机构160余家,累计注册资本金200余亿。充分发挥海洋创新产业基金、海洋新动能产业基金、鲁信现代海洋产业基金、检验检测产业投资基金等基金作用,成功引进大型海洋养殖工船、东方海洋循环水养殖、百洋控股等一批上市公司和产业龙头项目。依托基金引进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正式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标志着我国渔业装备水平向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预计2022年交付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2020年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试点项目。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中间试验船——“国信101”号中试船
这一年,我们打造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业态。
在高端服务产业领域,以完善商贸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为导向,加快打造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业态,激发蓝谷创新创业新活力。签约总投资额约800亿元的融创海洋文旅城项目,青岛蓝谷管理局、即墨区政府与融创中国将在蓝谷携手打造环球超级文娱IP,跨领域合作,打造高端海洋文旅项目。成功举办第五届青岛国际海科展、青岛国际啤酒节蓝谷会场、天泰山蓝谷音乐节等系列会展和文体活动。集聚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2家、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2家、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7家,打造海洋科普研学游路线6条,海洋科普研学游蓬勃兴起。
▲青岛蓝谷管理局、即墨区政府与融创中国就环球融创海洋文旅城项目进行了合作签约
▲开展海洋科普研学游活动
这一年,我们推动“双创”浪潮与时代共振。
在众创服务产业领域,引进了聚信汇智加速器、节点区块链孵化器、百潮众创空间等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平台机构,实现平台招商乘数效应。引进青岛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联盟、清泰联信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补齐科技机构多而服务机构少的短板。举办第二届硅谷创新加速营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40余场,成功举办工信部2020年“创客中国”海洋专题赛。
▲2020年“创客中国”海洋产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
这一年,我们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军,一大批刷新国内甚至世界纪录、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从0到1”突破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最大滑翔下潜观测深度达到10619米,再破世界记录;海地所中国海-西太平洋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综合研究与系列图编制项目获2019年度海洋技术特等奖;大工青岛研究院《高效科技成果环链结构产业化路径实施指南》通过团体标准认定,成为我国第一部指导科技成果如何实施产业化的团体标准;“黑珍珠”波浪滑翔器、华兴水下机器人等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今年蓝谷新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8项,同比增长170%,达到历年最高水平。
▲“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
这一年,我们为创意创新创造成就“热带雨林”,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
青岛蓝谷被授予国家、山东省双创示范基地,蓝谷创业中心将获批国家级孵化器。
▲青岛蓝谷创业中心
实现科小、高企双倍增,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数量是2019年的2.7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42家,超过蓝谷7年来累计总量,增幅100%。
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取得新突破:伟东云教育2019年获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2020年再入选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国数信息、罗博飞、蓝光晶科3家成为青岛市首批“专精特新”企业;伟东云教育、易华录成为2020年度青岛市大数据示范型企业……
▲伟东云教育获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
这一年,我们科技成果转化成绩斐然。
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9.5亿元,是2019年的6倍,其中本地转移占比52.4%。
成立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吸纳涉海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49家单位,链接国内外顶级创新创业资源近300家,联合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征集国内外成果1200余项、企业需求300项,促进了院企交流,搭建起海洋创新创业桥梁平台。
▲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揭牌仪式
推动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成立产业化发展公司,提高院所自我造血功能,目前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等12家机构已成立产业化公司,西北工大青岛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青岛研究院等5家机构产业化公司成立正在加快推进。
▲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山东大学、天津大学青岛研究院、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青岛研究院等院所与青啤、海信、雪达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卡奥斯、柠檬豆等产业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助推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落户蓝谷以来就地转化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新型固氮杀虫杀菌的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在青岛德馨生物科技公司首次试产成功。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落户蓝谷以来就地转化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
这一年,我们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烟火气”更浓。
既要产业集聚、经济发达,还要功能齐全、生活便利。
加快实施小岛湾北岸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打造一条全国绝无仅有、生态自然优美、世界知名的“黄金科研岸线”。加快开展小管岛保护性开发利用,打造海洋科技示范岛、海洋科普旅游岛、乡村振兴样板岛。
▲青岛蓝谷人才公园
建设人才公园、山海公园、文化公园等,实现“出门见水、推窗见绿”。启动山大实验中学建设,加快齐鲁蓝谷医院推进。银座家家悦大型商超、大润发等开门纳客。
▲银座家家悦超市
成功举办2019青岛蓝谷UIM—海尔世界水上摩托锦标赛、马拉松、啤酒节等系列活动。
▲2020青岛蓝谷半程马拉松赛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承蒙岁月不弃和蓝谷一路荆棘。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2021你若不离。
携手蓝谷,我们继续。
星光定不负赶路人。
致敬和青岛蓝谷一起乘风破浪的每一个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