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中组部等五部委联合在莱西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和推广了莱西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三配套”的“莱西经验”。步入新时代,莱西市不断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振兴,将脱贫攻坚推向深入。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莱西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青岛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35个贫困村、58个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4个经济薄弱镇稳定退出;53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491人全部脱贫,即时帮扶和脱贫长效机制初步建立,莱西市扶贫办先后荣获“山东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山东省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莱西市坚持党建统领,尽锐出战,聚力攻坚,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坚持党建统领,聚力攻坚强堡垒
莱西市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把党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纽带,完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市委书记、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三级层层抓脱贫攻坚。市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等,研究部署全市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调度促落实。出台《关于率先完成农村精准脱贫任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配备加强市镇村三级扶贫工作队伍,齐心协力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求实效。
实施村级组织优化调整。打破“就村抓村”路径依赖,充分整合优质资源,将93个贫弱村整合纳入到45个新村中,因地制宜设置专业型、网格型党组织,构建“镇党委—新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形成上下联动、条块融合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因村派人精准帮扶。选派精兵强将扎根基层,派40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贫弱村发展,因地制宜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充实1732名党员干部力量到网格型党组织,选拔55名专业党建工作者,公开遴选30名村党组织书记,有效解决部分村庄“无人选”问题,夯实基层脱贫带头人队伍。
规范管理机制,压实责任严落实
通过建立健全扶贫工作专管、资金专账、项目专档、对象专包、成效专查“五专”管理机制,压实责任,强化担当,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扶贫工作“专”管。健全市、镇、村三级扶贫机构,市委、市政府及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40余次,建立完善市级领导脱贫攻坚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带头一线调度推进工作,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确保扶贫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扶贫资金“专”账。为规范市、镇两级扶贫、财政、经管部门的资金管理职责权限和流程规范,在扶贫资金镇级报账制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青岛市首个扶贫资金专账管理地方性管理办法,确保了扶贫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扶贫项目“专”档。出台了青岛市首个扶贫项目管理专项规范,统一界定、规范、细化了户、村、镇三级扶贫项目的全程实施流程,确保扶贫项目实施有序、高效。扶贫对象“专”包。建立了包括全体市级领导在内的干部、“两委员一代表”等“多帮一”包联贫困户机制,常态化开展“四季助力、真情扶贫”包帮工作,确保取得帮包实效。扶贫成效“专”查。建立扶贫调度督查机制,采取普查与抽查、明察与暗访、专业评估等方式,实时督查指导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探索引进第三方普查机制,对村、户脱贫成效、商业扶贫保险等重点实施了第三方监管、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先后出台了《莱西市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莱西市经济薄弱镇、贫困(经济薄弱)村产业项目资产及收益管理办法》、《扶贫资金专账管理办法》、《扶贫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规范》等系统性政策规范。实施资金“专”账,在扶贫资金镇级报账制的基础上,出台了青岛市首个扶贫资金专账管理地方性管理办法,明晰了市、镇两级扶贫、财政、经管三个部门资金管理职责、权限,细化了资金在预拨、结算、质保金拨付三个关键环节审批操作流程,规范了各部门账务处理、资产备案等登记标准,12处镇街全面落实镇、村、户三级扶贫资金专账管理,并建立了扶贫资金专账,确保扶贫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实施项目“专”档。实施项目规范管理,统一界定了项目实施的范围方向,统一规范了户、村、镇三级项目的实施流程,统一细化扶贫项目在立项、实施、监管、验收等全程立档管理的内容模板,做到单独立卷、程序不乱、档案规范,确保扶贫项目实施有序、高效。实施“四权分置”。明确资产所有权、经营权、监管权等权责,项目所有权暂时登记到镇政府,经营权归镇级平台运营公司,收益权归插花村,监督权归相关职能部门,有效保障了资产规范运营。
精准实施产业,激活发展源动力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莱西市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发展产业是根本”的扶贫理念,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葡萄、甜瓜、蔬菜、乡村旅游等高效村级主导产业,增强了村庄“造血”能力。根据贫困户劳动能力差异化的实际情况,莱西市积极探索党组织“产业扶贫+扶志”模式,印发贫困户产业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实施扶贫惩懒和脱贫奖励激励机制,引导贫困户多干就多补,投入500多万元批复实施种植、养殖等产业项目3000多个,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通过发展产业扶贫、就业务工扶贫、园区带动扶贫等十项精准措施,2016年底全市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年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4184元提高到6027元,超过青岛市定退出标准(4600元)的31%。2020年底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1962元,是2014年2.86倍,年均增幅19%。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解决,生活质量明显提升。通过精准实施村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2017年底,贫弱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达到“五通十有”要求。2017年93个贫弱村集体年经济收入1564万元,较2015年增长93%;2020年贫弱村集体年经济收入2140万元,是2015年的2.5倍。通过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加强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扶贫产业项目等措施,2018年底经济薄弱镇镇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771户1337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年财政收入达23787万元,人均年财政收入1089元,达到全市2018年人均年财政收入(2855元)的38.16%,4个经济薄弱镇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经济薄弱镇年财政收入达7亿元,人均年财政收入3206元。
创新工作举措,扶贫扶志增活力
莱西市围绕改进帮扶方式,建立利益纽带,以“扶贫先扶志、治愚先治懒”为目标,探索实施“积分制”扶贫。将人居环境、家和邻睦、就业创业、扶志模范、善行公益等6方面举措细化为20多项评价内容并具体赋分量化,通过设置基础积分奖励、跟踪动态管理、积分兑换物质奖励的方式,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主改善家居环境、参与公益活动、自主创业致富等,将物质扶贫、精神扶贫有效衔接,最大限度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在巩固贫困户物质脱贫的同时,不断提升精神扶贫成效。河头店镇通过试点实施“积分制”扶贫,在全镇1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享政策)中立标杆、树榜样,树立评选出42户“美丽庭院户”、24户“自强致富户”、10户“孝善敬老户”和16户“扶智模范户”,切实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荣誉感。以点带面,在全市广泛推广“积分制”扶贫,有效引导贫困户立志立业立德,增强了自身造血能力。
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综合运用社会力量,探索社会组织、企业公益服务扶贫。针对贫困户普遍年龄大、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在莱西市院上镇,结合全市农村助老大食堂服务点,以政府购买丽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业社会机构服务为依托,探索实施服务保障、贫贫互助、激发内力三种方式为主的“扶助养老+扶贫”模式,有效破解贫困户群体老人生活不便、收入不稳和信心不足三重难题。加强服务保障,破解居家生活不便难题。依托丽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已形成的居家养老、助老大食堂、医养结合、日间照料等优势,找准扶贫和养老的结合点,逐步形成定期上门服务、集中托管服务、智能化通讯终端一键求助、紧急救助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贫贫互助,破解脱贫信心不足难题。设立岗位,注重从贫困家庭中选聘懂业务、会服务、有爱心的人充实到服务队伍。以贫帮贫,采取贫贫互助方式,让相对年轻、身体好的贫困户去帮助年龄大、身体弱贫困户,提升被服务贫困群众脱贫信心,与被服务老人聊家常、鼓干劲,增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激发内力,破解老弱收入不稳定难题。将适宜参加服务队伍的贫困人员及时吸纳到丽馨居家服务中心,一般每人每月可收入1200-1500元,年可收入15000-18000元。通过企业爱心认领和新村设立公益岗位,积极鼓励贫困人员就近上岗,每人每年可收入6000元,增加了家庭收入,激发了内生动力。
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激发内动力
莱西市根据制定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方案和工作细则,全面推动相对贫困人口识别、认定、帮扶工作,以“相对贫困线+致贫原因”的精准识别机制、市相对贫困人口预警监测信息分析结果为依据,做好相对贫困人口预警、认定、退出工作,动员市、镇、村三级摸排人员1200余人,累计走访排查19万余户、58万余人,摸排核查认定相对贫困户3398户、相对贫困人口4986人。建立联动联办机制,以开发式帮扶为主,实行开发式帮扶与保障式帮扶相结合,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相对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制定行业长效帮扶机制,重点围绕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和饮水安全、就业创业、临时救助、商业兜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帮扶,形成长效机制。探索社会、金融参与防贫减贫举措,形成相对贫困帮扶机制工作经验,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强化扶贫协作,山海携手奔小康
今年以来,莱西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工作部署和省、青岛市工作要求,聚焦人才支撑、资金支持携手奔小康等六大目标任务,优化细化工作举措,“由单向帮扶向双向协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由政府帮扶向社会多元化参与”转变,抓牢抓实工作落实,切实提升对口帮扶西秀区、两当县和东明县工作成效,为助力协作地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莱西力量。
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带队亲赴帮扶地考察调研,并与协作地联合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共商扶贫协作事宜。此外,20余个部门和镇街主动赴协作地对口帮扶单位交流对接,研究帮扶措施,落实决策事项。
今年3月,除青岛市级统提资金外,莱西市向协作地共拨付自筹财政援助资金486万元,在协作地累计完成资金援助项目35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万余名,其中贫困残疾人130余名,通过利益联接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人均可增收1000余元,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组织60多个爱心企业,11个先进村,中小企业商会等5个社会组织等向三个协作地捐助社会帮扶资金达872.1万元。突出产业互惠合作,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今年新签约甘肃青陇金叶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榕昕篁竹草农业种植、安顺青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及青岛金妈妈农业种植4个产业项目。组织引导榕昕牧业、华旭光电、甘肃山海九合、菏泽锦明服装加工等企业向协作地投资达2.1亿元,累计带动协作地5000余名贫困劳动力致富增收。在名优特产展销中心、青岛安顺农副产品展厅等开设线下专柜,宣传推广协作地区农特产品,今年累计完成消费扶贫实际采购额逾2亿元,实现带贫4200余人。聚焦劳务协作,着力提高携手奔小康质量。针对疫情影响,莱西市采取“点对点”包车服务等举措,累计吸纳125名协作地区贫困劳动力来青就业,帮助协作地1220名和234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分别实现了省内就地就近就业和到其他地区就业,同时吸纳16名贫困学生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就读。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等培训资源,协作帮扶地顺利完成48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2021年,莱西市将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部署新安排,勇于担当扶贫系统的新使命新任务,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